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伦敦奥运:超越的岂止是体能?

2012-08-13 09:29:4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伦敦奥运会再次见证了百年奥运史上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激情瞬间,当这场盛会落幕之际,它所呈现出的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人性的多彩绽放,直抵人们内心深处,成就了任何仪器也无法测量的、精神上的“更高、更快、更强”。

超越,无疑是本届奥运会的重要关键词。这里有体能的超越,美国短跑运动员米切尔400米接力赛半途腿部骨折的情况下依然跑完全程;南非“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和波兰“维纳斯”帕蒂卡用残缺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古稀之年的日本马术选手法华津宽用一个甲子的时间,坚持书写了盛装舞步的神话。

这里有对于社会环境的超越。头戴黑巾的沙特16岁少女柔道选手沙希尔卡尼用82秒的比赛,超越了百年奥运史上众多阿拉伯妇女来自政治、社会、宗教、道德的诸多桎梏。

这里亦有情感的升华。体操界“祖母级”人物丘索维金娜以37岁“高龄”六赴奥运,为了给终身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集医疗费,为了一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实现了母爱的超越。

奥运的赛场,人生的舞台,呈现丰富的人间百态,更凸显了超越奖牌的人性光辉。随着国家日益富强,眼界逐渐开阔的中国人在反对“金牌至上主义”、突破“争金思维”上,也实现了新的自我超越。

刘翔忍着伤痛告别伦敦奥运,国人给予了更多宽容与支持。在中国媒体的“致敬”“支持”与“同情”声中,外媒看到了中国人的“理性面对”与“日益成熟的心态”。

在这场“社交媒体运动会”上,公众对于“失金选手”的关怀与关注随处可见。当举重名将吴景彪因获银牌在电视镜头前道歉时,中国网友发出了“你不必道歉——我不觉得金牌等同于奥林匹克精神。我们所有人都为你加油……”的鼓励话语。金牌固然重要,选手们在比赛中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是对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的“金牌观”正悄然发生变化。中国人不再把站在最高领奖台作为“强国梦”的唯一出口,金牌也不再是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唯一指标。

国人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奖牌,这从自行车“五朝元老”、“香港之宝”黄金宝一度成为微博上的热议人物之一可见一斑。虽然从未靠近奖牌,黄金宝依然坚守自己的奥运梦想,他超越自我的精神和获得奖牌相比一样可贵。尽管最终名落孙山,推着自行车默默离开了赛道,但他一样赢得了国人的尊重。

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品德重于奖牌。”诚然,人性美的光辉比金牌更耀眼。在伦敦的赛场上,林丹与李宗伟的友谊传为佳话,双方惺惺相惜的感人场景自8年前延续至今。被德国媒体称作“微笑武士”的孙杨,在中韩媒体暗战中大度处理与韩国劲敌朴泰桓的关系。两个家庭的对话超越胜负,最终汇集于那些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相互关爱与感动瞬间。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效仿的古希腊奥运会本身就有通过举办体育赛事缓和城邦国家间对立情绪的意思。尽管伦敦奥运上连连上演类似“裁判门”的傲慢与偏见,但总体而言人们依然感受到超越民族的国际大同精神,看到和平、友谊、进步的人性美,实现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更快、更高、更强”。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体能 丘索维金娜 奖牌 奥运精神 致敬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