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全球粮价“高烧”会否带热中国?

2012-08-20 16:44:3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受旱灾影响,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大豆、玉米、小麦等减产,由此造成上半年国际粮价“高烧”,而我国近年来对进口大豆、玉米等作物依存度持续走高。本轮国际粮价“高烧”是否会传导到我国?会影响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吗?如何更好避免进口粮食“高位接单”、构筑本国的粮食安全防线?“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国际粮价“高烧”,国内波澜不惊

近期以来,旱灾不仅在美洲大陆肆虐,还波及到俄罗斯。6月,俄罗斯农业部宣布将粮食生产预期从原有的9400万吨下调至8500万吨。

粮食减产,粮价开始“高烧”。美国农产品直接挂钩世界粮食市场,5月底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上涨约50%,大豆价格上涨近30%,均接近或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一项涵盖55种食品的价格指数在7月份上涨了6.2%,是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但近期记者走访我国多地发现,跟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食用油等商品价格在国内市场仍波澜不惊。

在杭州市拱墅区一个小区的粮油店,大米贵的卖到一斤4.5元,便宜的1.8元,店主林老板说,“米、面价格最近没什么变化”。南昌贤士湖农贸市场实信粮油店店主曹小龙则表示,最近油涨了一点,“5升装的金龙鱼调和油,3个月前每桶卖63元,现在批发价都已经是这个价,零售涨到了71元。”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今年以来,老百姓最关心的全国米、面、食用油等呈现整体平稳、微幅上涨走势:籼米与年初相比,价格上涨3.6%,而面粉价格一直较为稳定。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粮价平稳的基石是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好形势,使我国主要口粮稻米、小麦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江西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辛洪光说:“我们连年丰收,美国粮食减产对我们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影响不大。”他介绍说,不包括中央储备,江西省、市、县三级的地方储备,仓库里就有粮食23亿斤。正在进行的早籼稻收购中,江西各类粮食购销企业8月10日已收购30.5亿斤,比去年同期多收13亿斤。

个别品种依存度高,避免“高位接单”

随着国际粮食大幅减产,大豆价格如何变动牵动人心。

当前,世界头号大豆出口国美国遭遇干旱的面积,几乎是2008年粮食危机时期的2倍。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大豆地里同样缺水,德国刊物《油世界》分析这些大豆主产国库存较前年减少三分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未来可能还将持续走高。高度的市场对外依赖,使得当前食用油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看似顺理成章。不少人士担心,尽管目前国内粮价整体平稳,但如在进口环节“高位接单”,会否使“涨价热”过快传导到国内?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高烧 新华视点 粮价波动 涨价 全球小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