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粤韵留芳》追思粤乐大师苏文炳

2012-10-12 21:50:15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粤韵留芳》——追思粤乐大师苏文炳((1915-2005))专题晚会将于2012年10月18日晚在广州文化公园群众文化广场((中心台))举行。届时,苏文炳老师的生前好友、门下弟子及一众学生将现场演奏苏老师曾参与创作或二度创作的粤乐、粤曲经典作品,以表达深切的追思之情。

苏文炳老师出生于1915年,是一位著名的粤乐、粤剧、粤曲三栖演奏大师。他9岁从师,12岁出道,初踏台板便执鼓竹当第一掌板。曾与小明星、张月儿、佩珊、李少芳、黄佩英等名伶合作,在歌坛发展横跨两个世纪,亲历歌坛发展冷暖浮沉。他不仅以击乐((掌板))享誉全行,也精通弓弦乐和弹拨乐。艺龄长达80载,被誉为“曲坛活化石”。

为了更好地宣传广东曲艺以及培养新人,苏文炳老师更著有《传统牌子小曲十八首》、《广东粤剧、粤曲锣鼓基础知识》等书籍。2005年,他已九十高龄,记忆曲艺的有关陈年旧事,条理清晰、历历如昨,以口述方式出版了《红尘往事》艺术,为曲艺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能奏会创作的苏老先后写出了《青年运河战鼓响》、《庆丰收》、《广州起义组曲》、《迎春花》等广泛流传的广东音乐。

退休后的他20多年来醉心培育曲坛新人,在1980年与老一辈音乐家共同创办“今韵乐社“并任社长,为振兴粤剧粤曲艺术和省、港、澳艺术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曲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粤曲平喉演唱家何萍在出席周五((10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时,看着节目单上的苏老旧照片,忍不住哽咽。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长杨子春感叹道:“苏老师逝世七年,大家还是忘不了他,一直在努力要为他办一场追思晚会,可见其不仅曲艺出色,人品更是没话说,德艺双馨。

“推新人很重要,但也不能忘旧人。新人要继承的不只是艺术,还要继承老一辈的优秀品质。”

一直致力促成此次晚会的中国曲艺家学会理事苏惠良回忆道,当年苏老亲自坐着小三轮车到顺德下乡,辅导当地的青年曲艺人才。当年苏老的两个学生陆万春和曾爱琼将会在追思晚会上表演粤曲对唱《铡包勉》,缅怀恩师。

谈到为何直到苏老逝世7年后才办起一场追思晚会,苏惠良坦言其中一个原因是经费难以募集。

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薛子亮指出近年来政府已经加大了扶持广东曲艺、本土文化的力度,希望现在曲艺创作人才缺乏的现状能够有所改善。他透露在政府的支持下,明年将会举办全国性的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广东曲艺也走出国门,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在维也纳、波兰演出。

此前9月16日举行的广东省政协第九届“四洲杯”粤港澳粤曲演唱大赛颁奖典礼,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这充分显示了政府对本土曲艺文化的重视,”杨子春说。

“广东曲艺能够在维也纳、波兰演出,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广东省文联戏剧电影电视工作部主任梁少锋感慨:“人们通常都聚焦在登台表演的唱家,很少关注在背景里默默伴奏的艺术师傅。举办这次苏文炳老师的追思晚会,能够让大家对这些幕后功臣给予更多关注、敬重和支持。”

广东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萧小青透露,此次晚会的票价仅为5元。苏惠良补充道:“这个票价是场地提供方定的,我们不卖门票也愿意表演这台晚会,追忆苏文炳老师,弘扬粤乐、粤曲、粤剧。”(记者 许靖烯)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粤乐 苏文炳

精彩热图

"羊坚强"天生倒立

科学家预测千年后人类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