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调查称网游正成为困扰中国青少年的头号“瘾症”

2012-10-17 08:47:33 来源:检察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网游——让他们在游戏中走失了灵魂

他,迷恋网游,三年不出家门,头发一米多长;

他,为“团队对抗”,不想因上厕所而耽误时间,竟带上了“尿不湿”;

他,带着1.8万元钱、穿着羽绒服住进网吧,出来时春暖花开,70多公斤的体重瘦得只有四五十公斤。

……

2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经陶然治疗过的这样的孩子不计其数。他认为,网游成瘾,会引起精神疾病。“其主要病理损害是大脑前额叶的实质性损害,从而引起患者的注意力严重下降,逐渐丧失与人的交往、交流能力。”

“当一个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时,当他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则感到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时,当他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时,这些都是网游成瘾的表现。”它带来的是学业荒废、对他人的冷漠、肌体素质下降……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猝死”两个字,一连串触目惊心的事件便映入眼帘:

“2002年11月26日,陕西安康的一个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猝死在网吧;2004年3月21日,武汉的一个警校温州籍学生,因连续24小时上网,猝死在宿舍;2011年4月22日,重庆主城某大学读大二的李泽兵因熬夜打网游猝死在出租房里……”

然而,危害还不止于此。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的特点,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特别是网游中暴力、色情、欺诈等内容的泛滥,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河南商丘市梁园区杨某为买电脑和游戏网号,竟绑架自己敲诈父母;一名19岁的江苏农村少年为了要钱上网,不惜用铁锤砸死把他一手抚养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没有了呼吸之后若无其事拿着钱去上网;长沙少年魏某因为父亲不让自己玩网络游戏,在离家出走后自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犯罪中,有76%与沉迷网络游戏相关。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分析近几年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现未成年人因网游涉及犯罪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

一是因上网游戏使用不文明语言,双方产生矛盾,常常引发伤害和聚众斗殴;二是利用网络准备犯罪工具的未成年人新型涉网络犯罪已经出现;三是“网吧”成为闲散少年的聚集地,也是犯罪行为的多发地。

网友竹下山说,无论是旁观者,还是浸淫在游戏行业的人,无论如何否认不了一个事实:各类网络游戏确实是祸国殃民的东西,从精神上,从金钱上,从时间上,都是在戕害青少年。

帮助孩子走出深渊

细数我国多年来立法,越来越多的网游“瘾症”的关注早已进入我国法律的视野。

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明确指出:“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第36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2005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共同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该系统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2006年3月,系统的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开始试运行。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多项指标均已达到标准要求。为更有效地在未成年人中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新闻出版总署又组织有关方面制定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周孝正认为,治疗网游瘾症是一个法律、教育、社会联合起来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天下大势,堵不如疏。孩子喜欢网游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加强疏导,培养未成年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体育运动。突破孩子在教育或成长中所存在价值标准单一化,思维方式僵化等弊端。”

陶然说,“防治网游成瘾关键在于环境改善和采用科学的方法。一方面,国家依法加强监管力度,关闭不良游戏,建设绿色网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彻底打破目前学校、家庭固有的‘唯成绩论’的恶性循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的内在环境。”

“健康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必然会使未成年人形成一种平和、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是决定消除网游成瘾的一个关键。当这些健康因素在孩子内在环境中成为主流,那些不良的影响就会相应减少,网游的瘾症才能真正消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北京:大风降温来袭

"羊坚强"天生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