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异地高考、校车安全等新词书写教育新篇章

2012-10-18 09:56:16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师范生

鼓励更多优秀学子当教师

免费,是一个温暖的字眼。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免费”范围不断扩大,从“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免交学费,从免费师范生到免费上中职,“免费”大餐造福亿万学子,令人喜不自禁。

自近代师范教育建立以来,国家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即使如此,多少年来,当老师苦、而且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不高,仍是公认的事实。自1997年以来,在高等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此后10年,师范类院校招生困难,学生的报考人数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2007年,国务院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重新推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但也要签订有关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2年。

2011年,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示范效应”迅速扩大,2011年,新疆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举将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村中小学和学前“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吸引和鼓励更多青年报考师范专业。

新课改

亿万学子迎来学习方式变革

近10年来,“新课改”风雷激荡,深刻影响到亿万学子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进入新课程改革,2007年,这批学生首次参加新课改以后的高考。截至2012年,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陆续参加新课改以后的高考。

很多人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其实这不准确。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和课程管理等6个方面。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高中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

伴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考命题方式将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与之相适应,以自主招生为突破口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必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人们有理由相信,“新课改”将成为孕育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深厚土壤。(杨明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成都车展女模露肉变"奶展"

福建首对男同志公开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