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中国老人突破2亿,养老“大堤”能否抵挡?

2012-10-23 09:16:4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过半家庭空巢,我的寂寞有谁懂?

“养儿防老”过时了。家住北京亚运村的80岁的黄林华奶奶说:“儿女们都在国外,家里总是冷冷清清,打来越洋电话问候的温暖也太短暂了。”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北京市密云县法院法官王雪说:“近年来,包含精神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约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这正是大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月均养老金74元,如何更好“养”自己?

安徽省桐城市最偏远的青草镇陶冲村村民黄吉义70岁,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基础养老金,虽然这点钱只能勉强买个头疼脑热的药品,但黄吉义已经很高兴,因为以前从未“领过工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城镇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月均养老金74元。

“现在的养老金赶不上多数养老院的标价啊。”在北京郊区居住的王静感慨地说。记者采访发现,公办养老院接收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民办养老院则每月至少要三四千元。

全国老龄办的专家认为,我国刚刚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但养老保障和收入水平还较低。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补助水平和补助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50%老人慢病缠身,去哪方便就医?

今年90岁的蔡奶奶因身体不适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医生开出的四个检查,分布在医院两栋楼的不同楼层。蔡奶奶颤巍巍地走在穿梭的就诊人群中,没一会,就累得瘫坐在椅子上。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现在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进平指出,老年人的保健、治疗到护理及康复,是一个整体、连续的服务体系,应倡导老年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院及康复院等共同承担。

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事。在国外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30年了,全国仍然仅有100多家相应机构。

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曾被周围居民认为“晦气”等原因被迫搬家7次。“传统观念的影响、可用资金的限制,乃至政策方面的缺失,都制约着中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医院副院长朱林坦言。

25年来,这家医院一直“坚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老人离开身边没有亲友时,工作人员一定要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记者周婷玉、张丽娜、杨玉华、赖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成都车展女模露肉变"奶展"

福建首对男同志公开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