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北斗亚太“织网”成功,“十二五”末导航将成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日报专访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

2012-11-06 22:09:45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我国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一张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西太平洋以及部分西亚地区的导航网络。

长久以来,中国的导航市场主要被美国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占据。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行必将促进导航定位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应用发展,其在中国本土乃至亚洲地区的优势更将催生“精密”行业应用率先崛起。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如何?在世界竞争中,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细化服务方面处于什么地位?具有哪些优势?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有多大的市场规模?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日报专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

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民将在2020年前实现

本报获悉,目前我国正在形成米级精度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计划于2015年实现技术突破与示范应用;到2020年,将实现“百城亿户”(100个城市以上,手机用户超过2亿)的应用覆盖。

卫星定位的原理是通过接收定位点上空至少三颗卫星的授时信号,再通过计算来确定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但是,受到授时精确度、信号在不同介质中的传输速度等误差带来的影响,目前民用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度一般为10米左右。而在大城市中,这样的导航精度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提高卫星导航的精度,我国已通过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羲和系统的建设。目前羲和系统涉及的若干核心关键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集成技术及原型系统构建基本完成先期部署。

“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取名为“羲和”,意为提供全空域、全时域无缝的导航定位服务系统。

羲和系统瞄准解决卫星导航全方位服务到手机用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的深化和精细化工作。通过将羲和系统叠加在既有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上,可实现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具备室外亚米级、城市室内优于3米的无缝定位导航能力和业务可控的亿级用户在线位置服务能力。而且,羲和系统与目前全世界的4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都可以衔接。

“举一个最简单的应用的例子,你把装载了羲和系统的芯片放到你的手机里,那你就能实现室外小于1米,室内小于3米的定位精度,即使在大型购物中心里,你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你要去的地方,”曹健林说。

“另外,如果世界几大导航系统共同支持,羲和同时接收这几大导航系统的信号,就可以适当地把接收装置的灵敏度降低一点,也可以使导航设备的造价更低。我个人认为,价格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甚至更多,”曹健林告诉记者。

目前,羲和系统已在苏州、天津、北京等地进行应用示范。同时,为使该技术走入百姓的生活,与手机结合的关键技术包括芯片、终端等也进入了工程化阶段。

“应该说,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羲和系统需要的一些关键技术。我们希望,具备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能力的手机终端,明年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 曹健林说。

羲和系统:抢占导航技术制高点

曹健林告诉记者,2012年底,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区域服务系统,美俄中欧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并存共用的格局基本形成,未来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仅从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去参与竞争并获得成功,我认为,难度很大,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在这一点上,用户对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需求迫切,这是任何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还没有完成、也难以完成的任务。需要继续构建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精确、泛在、智能化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羲和系统正是针对这种需求提出的解决方案,”曹健林说。

曹健林告诉记者,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是现今导航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国内外都在全力攻克这一核心技术瓶颈。

今年8月22日,包括诺基亚、三星、索爱等在内的二十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室内定位联盟,旨在推动室内导航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创新和普及。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导航卫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遣返13名台湾嫌犯和通缉犯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