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媒体晒民间铺张浪费现象:沉迷奢侈品的三种境界

2012-11-20 10:16:3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校园弥漫奢侈风

我的家在新疆,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我现在是四川某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当我满怀憧憬进入大学时,一些潜在的东西被激发了,它不是学习的热情,不是奋斗的激情,而是奢侈消费的虚荣心。

一进校园,看见身边许多人的穿着都是名牌,如鞋子基本上是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等。想着自己高中时穿个“特步”都觉得了不起,看来大学生真的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进教室上课,许多人拿出的不是笔记本,而是一款款触屏手机,可以将老师在课堂上放的课件直接拍下来。有几个同学用的仍是按键式手机,都不敢拿出来示人。我心里的王牌手机是NOKIA(诺基亚),却是大家觉得该淘汰的。

回到宿舍,大家经常七嘴八舌地聊衣服、化妆品,说着说着变成化妆品大比拼了,谁谁的护肤套装好、谁谁的睫毛膏上档次、谁谁的口红是名牌。同学每次逛街回来,都会在宿舍里当着大家的面一件件试穿新买的衣服。每当这时,我心里的“小恶魔”就告诉自己,这周末我该去买衣服了。因为别人都买了,自己家庭条件又不差,干吗不买,钱不就是花的吗。而且每次向父母要钱,他们从不说不给,还说这辈子挣钱就是为了我。有句话说:“欲望是填不满的沟壑”,而我觉得应该是“深渊”,一脚踏进去就越陷越深。

我们宿舍有5人,3人的家庭条件不错,两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而其中一个叫小玉的,家里很贫困,有3兄妹。她长得很清秀,刚上大一时我很喜欢她,虽然有点土气,但是给人的感觉很懂事。她告诉我,她上得起大学是因为申请上了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加入了贫困库有补助等,还说将来要挣很多钱。当时我看见的是她的认真和努力。可是后来,或许是她第一次给自己脸上补粉时,因为补得太白被我们嘲笑而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大家老是聊一些高消费的东西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别的东西。总之,我看见她打扮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会化妆、粘假睫毛、贴双眼皮,衣服也越来越多,而买这些衣物的钱都是她逃课出去打工赚来的。她的腰杆越来越直,有一次,她在宿舍高声地对我们说:“我卡里现在有两万多元钱了,都不知道干吗用,先存着吧!”

我们学的是新闻专业,这个专业有一些对单反相机的需求,大家基本上都买了。有一次我在宿舍过道里听见班里一个女生大声哭喊着:“我就要买,你给不给买?班里的人都买了,就我没有,你要不给我买,我自己赚钱买……”后来,我看见她拿着8000多元买的单反相机,跟其好友一起在校园里拍照。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年纪这样奢侈消费不好,但攀比虚荣就像毒品,沉浸于此,忘了自己。中国人的攀比风气越来越严重,有钱要买,没钱也要买;必要的要买,不必要的只要有“面子”也要买。连外国人都知道,中国人因“好面子”导致对奢饰品的“追风”。(新疆伊宁市晓童)

沉迷奢侈品的三种境界

有人认为,对奢侈品的渴望,在人类中亘古不变。人们永远寻求物质的证据来向他人和自己证明自己的成功。这个愿望在今天依旧保持强烈,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途径让消费者在这方面得以满足。时尚奢侈品提供的就是这样的途径。另外,时尚产品还可以展现使用者的品位和特别以及作为身份的象征。

在上海等中国的大城市,有一些年轻的白领女性,不惜为了买一条裙子,花上半年的薪水;在日本,一些年轻女性消费不起多个皮包,就每人买一个,几个小姑娘组成小组,谁有需要谁就使用新的皮包,保证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服饰和配件出现。购买真品,这是第一种境界。

当然也有买假货特别是买所谓的“A货”(精仿产品)来“武装”自己的,或者是使用一些外观同奢侈品似像非像的仿冒品,这是第二种境界。

但是现在有更有意思的举动,姑且称为第三种境界。有些人特别喜欢提着品牌购物袋招摇过市,高档的到LV(路易威登)、香奈儿,低档的甚至可以到屈臣氏。其中不排除有消费者是因为名牌购物袋比一般的购物袋更厚更坚固而更偏爱,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为了面子。由于我国强大的A货制作技艺和消费市场,在地铁里、公交车上、马路上、餐厅里,如果手提一个LOGO(商品的标识)明显的包包,十之八九会被认作假货,其中难免会“误伤”真正的奢侈品消费者。更有难言之隐的是,有的奢侈品LOGO不够明显,大多数人又不能慧眼识珠,但是手拎一个有着硕大LV标志的购物袋,上述一切烦恼都排除了。其中暗含这样的信息,我拿的是专柜正版货,我也是有钱人。拿着品牌购物袋,身上的品牌服装、手中的品牌包包,似乎也更像真的了。

不曾想,名牌购物袋居然进入了流通渠道。据报道,在中国的购物网站上查一下,私人出售的二手专柜纸袋价格,都在四五十元,有的纸袋则卖到七八十元。还有商家专门生产、批发名牌包装纸袋,每个则在15元左右,几乎覆盖了所有知名奢侈品牌,其中一家网上店铺打出的广告词是“送人必备”。一位店主介绍,批发购买纸袋的客户,一般是做“A货”生意的,配备纸袋能使商品更好卖,而包装的价格又会另外收费,所以卖名牌“A货”的店铺从纸袋上也能赚到二十几元的利润。而零售购买的客户,有的是自用,有的则是作送人礼物的包装。

从成千上万的奢侈品包包,到成百上千的香水化妆品,再到百八十元的购物袋,为的都是面子,但买购物袋,显然是造假。既然造假,就要选最便宜的。更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购物袋并不只是国人喜爱。据报道,韩国很多二手购物网站上都有这样的交易,这些名牌购物袋的价格高达30美元。可见有的人追求奢侈品确实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上海消费市场运行分析研究组沈若愚)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潮流店 a货 面子 父母 同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已无法阻止人类"群魔乱舞"

中国十大最美空姐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