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网 中国在线 时政热点 要闻聚焦 人事任免 各地新闻 社会民生 节会大全 教育职场 趣闻轶事 深度解读 本网专稿 视频播报 专题访谈 财经资讯 企业动态 精品旅游 科技IT 体坛快讯 聚焦明星

国内部分被撤学校恢复 专家称应坚持就近入学

2012-12-28 09:45: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拯救乡村学校

对于中国的乡村教育而言,在过去的10年,可能没有一项调整能比撤点并校影响更为深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年底的一次会议中说,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们的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但在同期,全国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从2000年的2.05亿减少到2010年的1.58亿,只减少了四分之一。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327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两成。其中,小学寄宿生数1080万人,占小学生总数一成。

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必须走更远的距离才能到达学校。

撤点并校从新世纪初开始就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乡村,“过度调整”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投入,打着整合教育资源的旗号,强行撤并学校,甚至出现交通越便利,撤并力度越大的怪现象。

一些地方,因家庭教育支出大增,小孩辍学。还有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以及上学路上的隐忧。

中国青年报驻黑龙江记者吕博雄今年5月到黑龙江省林口县朱家镇碱北村采访就发现,当地50多个在镇上上学的高年级孩子,坐一辆18座的破旧中巴车回家,孩子们如同插玉米棒子般挤着。孩子们下车看见家长就开始哇哇大哭,还有几个孩子蹲在路边呕吐。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总结认为,撤点并校带来的问题很多,包括交通与饮食安全、营养欠缺、情感不能满足、本土文化认同断裂、文化与科技更难普及、家庭负担过重、超大班额出现、乡村原有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学生辍学等。寄宿制学生的住宿、吃饭、运动、卫生、安保、课余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也一再出现。

2012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南湘西武陵山区调研考察时,一些村民就向总理反映,学校太远,孩子太小,接送很不方便,孩子们早出晚归,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温家宝表示,学校调整布局要实事求是,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年龄、上学路途、安全等问题,建立或恢复一些农村教学点,不要让孩子们的精力都花在路上。

其实这种工作已经悄然进行,不过前期是民间的自我拯救。吕博雄采访的碱北小学,2007年被撤并,但当地村民抗拒这种撤并,因为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在城里打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去17公里外的镇上上学不放心。

相关报道


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点击查看)
...
用户名 密 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国日报保持中立。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