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心区北端,莲花山山顶广场,一尊高达6米,用青铜铸造,造型极具动感的邓小平铜像俯视着整个深圳市区,邓小平保持大步向前走的姿态,雕刻在他身后墙壁背面的,是这样一句话:“深圳的成长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句话诞生的时间,定格在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这句话,既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的鼓励与肯定,也是对二十多年后改革开放影响整个中国的精准预言。深圳改革创造出400多个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拓荒牛,是深圳敢为天下先的象征。
“深圳是一个以观念立市的城市。追根溯源,这座城市本身就是观念的产物,就源于邓公的‘伟大设计’,源于他建设特区并希望特区‘杀开一条血路’的伟大创意。”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这样认为。
在接受中青在线记者采访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发展所所长杨立勋刚从市委宣传部参加完以十大观念为原型,建设十大雕塑的论证会。“可以这么说,改变经济发展的创新没有一样不与深圳相关,深圳是改革的实验场。”杨立勋开门见山地说。
为什么“第一”都产生在深圳?
“计划经济年代你能从北京坐飞机来深圳吗?你来不了!不带粮票你能来深圳吗?没有粮票来不了深圳。你能到深圳随便找工作吗?那时的人才流动不了!”
说起深圳的第一,杨立勋最多的话就是,“太多了”。过去人员流动叫什么?叫“盲流”。你到了别的城市就成了“三无人员”,成了“盲流”。“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讲究子承父业,讲究干一行爱一行,深圳市率先有的劳动力市场,大家可以去自由找工作。过去做什么都讲究看档案,深圳不看档案,深圳看一个人,看的是你的现在和将来,通过面试、笔试来选拔人才。”深圳劳动力市场比全国其他地区劳动力市场早了起码十年,也为国家带来了勃勃生机。
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都产生在深圳,“而全国真正开始搞市场经济则是在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杨立勋说。
1980年,深圳招商局对施工队实施“多拉一车土,奖励四分钱”的奖励措施,来加快蛇口港施工进度,在那个不能谈钱的年代,多劳不多得,因为4分钱的奖金被反对者认为是“滥发奖金”,有效的奖励制度被勒令停止,这给时任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的袁庚带来了阻力。
“四分钱”风波一度惊动了中南海,之后,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蛇口工地上恢复了定额超产奖。“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开始走上改革的道路。1982年,深圳推出工资改革试点,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
近年来,深圳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如今城市人口达到百分之五十,也曾经提出将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城市。“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为什么那么快?就是因为土地拍卖那一锤,在那么大的压力下还敢这么做。”杨立勋对此评价道。
1987年,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在深圳敲响。12月1日下午4时,深圳会堂座无虚席,4时30分,拍卖会正式开始,拍卖过程持续了17分钟,最终由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经理骆锦星出价525万元拍下。
土地拍卖把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这是新中国空前的壮举,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里程碑”,外媒如此评价。4个月后,全国人大正式修宪,在宪法第十条加上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有人说深圳钻了法律的空子,这也恰恰说明深圳很聪明”,深圳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袁晓江认为,“87年土地拍卖,正是深圳人智慧的显现”。宪法规定土地不能转让,而深圳首次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这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调研过程,通过到香港、到国外调研,走访深圳国土部、广东国土厅,历时两年多时间。”
袁晓江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那时正赶上当时全国市长协会两百多人在深圳开会,记者就问李铁映,深圳拍卖土地你怎么看?李铁映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来了,你看是什么态度?“深圳很聪明,深圳是有智慧的”,袁晓江总结道。
类似的事情在深圳屡见不鲜。“深圳的经济就是要‘闯’,闯法制的禁区,闯政策的雷区,闯理论的盲区”。杨立勋对记者强调。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曾报道说,30年前的小渔村是偷渡者的乐园,如今它成为全球新兴市场的样板。深圳以其历史性的变迁,向人们展示了市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