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王军从老家安徽凤阳来到北京。他和妻子在东城区的一个居民区旁边开了一间理发店,除去店铺租金和其它成本,一年差不多有4万元的收入。两年后,他们的儿子在北京出生。
王军一家的户口都落在安徽。由于离开家乡时社保体系还没建立,他们一家三口都没有社保,每次去医院看病都得自付全款。
他的儿子在北京上了小学和初中,但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在京参加高考。去年,这个16岁的孩子不得不回老家去读高中。
让王军说:“我来北京快20年了,可我并没觉得自己是北京人。”他寄希望于政府能帮他解决社保和子女教育这两个困扰了他全家多年的问题。
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台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目的,就是引导城镇化能够有序、健康地发展,一方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还能扩大内需。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表示:“城镇化是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关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能够刺激未来10年中国7%-8%的中速增长。
规划设计者们将积极推进城市群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今年“两会”期间,各地政府纷纷积极推进地方城市群的建设规划,比如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些城市群以地理位置相近的大中城市为核心,通过整合地方资源、加强政府间合作,形成抱团发展的力量。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该城市群覆盖区域近44万平方公里,包括40个城市,人口约1.6亿。
在“十五”计划纲要中,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被列为一项国家战略。该计划强调,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2000-2012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已从2000年的4.56亿增长到了7.12亿;与此同时,城镇化率也从原来的36.09%提高到了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