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陕西省物价局已经在官方网站上出面辟谣,并且明确表示今年天然气不会涨价,可由于各种原因,市民们依旧排队抢购。那么,这个天然气近期涨价的消息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让老百姓如此相信。我们的记者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西安市各个售卖天然气的网点都挤满了抢购的市民,大伙的想法很简单,趁涨价前多买点气存上,能省一点算一点。可问起大家究竟从哪里得到涨价的消息,却没人说得清楚。
西安市民:“听说要涨价嘛,那谁也说不准到底涨不涨。”
西安市民:“有一部分是听说涨价来买气,有一部分是家里实在没气了,才来买气,结果碰到这个风潮,两者加到一块了。”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的消息来源都是网络和亲朋好友,可要刨根问底,却没有一人说得上来。于是,记者对这次天然气涨价事件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发现最早报道天然气涨价时间和涨幅的新闻出自2013年3月24号的《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周勇刚在报道中写出:“从4月份起,我国天然气价格讲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到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近4元大关。”消息发出后,“下月起中国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新闻开始充斥各大网站。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周勇刚:“发改委说没有这回事,我什么都不说,反正我有我拿到的东西和材料,我会进一步关注下一步是什么事态之后,我会按照自己掌握的东西发表我的观点。”
记者:“您这个也是从官方相关人士得到的信息?”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周勇刚:“这个东西我不能多说,现在挺敏感的,肯定不是民间的东西,这个我可以告诉你。有没有这回事你慢慢看(天然气)涨不涨你就知道了。”
政府辟谣,百姓不信,记者不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很难简单地定性谁对谁错。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李安定说,按照政府目前的表态,我们可以认定这次天然气涨价的消息是一个谣言,而从传播学来说,谣言的扩散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信息的重要性,另一个是信息的透明度,信息越重要,越不透明,谣言传播越快。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李安定:“这次事件中调价的问题涉及到民生,老百姓的问题,民众的事情无小事,它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从不透明角度来讲,这次的传播,大前天门户网站上有了这个消息,一直到了昨天才出现了相对的辟谣的消息,又没有怎么跟进,也没有调动媒体的各种力量进行危机应对。”
李老师说,这次事件从新闻角度来看,是一次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博弈。这个消息刚刚出现在报纸上时受众面非常小,但经过各个网站的转载和更换标题,再加上微博等网络平台的不断扩散、夸张,最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对于网民来说,他们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信息的真实性在不断传播中开始变味了,可在这时,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却没能及时发出声音。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李安定:“传统媒体的滞后,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政策,需要等待国家的相关权威部门给予确定的信息。新媒体在设定议题的时候,少了一些检查机制,这样的话,导致谣言长了翅膀,老百姓心里总有不确定的因素起作用,因此导致了这样的群体性的聚集和购买天然气。”
李老师说,民众轻信网络信息,大量囤积购物的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了。谣言止于智者,但往往都是当局者迷,在谣言出现的最初时期,正是需要官方发出权威声音的时刻,不要等到谣言扩散发酵后再辟谣,那样不仅在消耗政府的公信力,也让老百姓们受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