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下,无论从中国、亚洲还是世界角度来看,本届盛会都将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寻求革新、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复苏的“策略”发源地,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博鳌,发现那些有利创新发展的“博鳌好声音”。
■中国由“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阻力在哪?
4月5日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员俱乐部活动“经济学家六问”分论坛举行。活动中,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选择他们最关注的中国问题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创新”上。
大师发问催生中国“创新力”思考
罗纳德·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向中国企业家提出了他所关心问题:“中国工业革命的速度、规模及成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发现,与英国18世纪及美国19世纪工业革命相比,中国的工业革命在技术创新上稍逊一筹,这令人有些遗憾和不安。考虑到现代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知识的驱动,作为中国企业家,你们认为自己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主要困难?”
与此同时,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的问题则更具体:“我曾主张亚洲国家应努力推动自身经济中的创新率。这需要逐步提升那些旨在开发新产品和新方式的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以期获得广泛接纳。在亚洲商界领袖们的心目中,推动亚洲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是在政府层面还是资金层面?究竟在何处?”
中国企业家直陈我国“创新力”缺乏原因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称,今天中国,尽管工业化轰轰烈烈,但是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伴随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反而带来的是资源的极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创新不足是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而体制和机制问题则是影响创新的最大障碍。
宝塔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孙珩超也指出:“国家在鼓励支持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整,不全面。特别是人才的引进、使用、保护的软硬环境很有限,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素有“商界思想家”之称的冯仑指出,我国并不缺乏创新型人才。“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乔布斯的素质,比如冒险、偏执、甚至古怪,做事非常有想象力,很执着,创新能力与乔布斯大同小异”,冯仑表示,“问题的关键是,只有在充分竞争的、鼓励创新的、权益保障的、法制完善的环境中,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的企业才能长成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