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郑维之的维兰餐厅

2013-04-10 13:35:47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郑维之的维兰餐厅
 
维兰西餐厅。范针 摄

他的第一个创新,是餐馆的名字。当时,颐和园周围的馆子要么有“颐”字,要么有“和”字,只有他,选了他和老伴高秀兰名字里的两个字做招牌。

82年春天,在颐和园旁三间租来的房子里,维兰开业了。那时候只有九张桌子,连像样的水龙头也没有。郑维之还背上了一千块的银行贷款。

郑维之打算吸引住在颐和园周围的海归教授和机关工作人员先来怀怀旧,尝尝鲜,如果吃得高兴,自然会广而告之。

他的想法没错,但西餐厅还是熬了几个月。最糟的一天,整个餐厅只卖出去了一杯五毛钱的咖啡。

但郑维之没有懈怠半分,他的经营理念始终如一:对所有顾客一视同仁,既尊敬又亲热。

“我们成功的秘诀是这个:从不偷工减料,”郑海滨说。

郑老先生从他在使馆工作时就认识的供货商那儿进货。维兰的起司、牛油和花生油到今天都是进口产品。

他对卫生的要求也特别严格。当时,消毒水基本上只有医院才有,做烘干灶的铺子也只有两家。郑维之坚持用五步洗涤法,拿消毒水浸洗餐具,冲刷干净,然后放在定做的炉灶让它们保持温暖干燥。

他还仔细调查了北京的国营西餐厅。餐品差不多,他定的价格却低了不少。当时,维兰餐厅一份烤肉只要一块多,不到一般工人的日均工资。而在高级餐厅吃一顿,至少得十块钱。

就这样,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店外常会排起长龙。不到两年,它就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1984年,《中国青年报》发表过一篇调查报道,称中国最受欢迎的三类职业分别是的士司机、厨师和个体户。郑维之就占了两样。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维兰餐厅

 
 
 

焦点图片

长沙“比基尼餐厅”

重庆学生造“箱宅”7㎡家

理科男造“妹子版”寝室

盘点全球令人无法想象的胖人

精彩热图

“地铁十八怪”风靡网络

中国狗狗秀性感丝袜照引英媒关注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曾四次到访中国(组图)

30个月男人变成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