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人走校空"空心频现" 9年制学校12老师教1学生

2013-04-12 14:34:41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空心”频现

农民向城镇流动造成学校萎缩,生源过度流失导致恶性循环

这里的学校为何屡遭“空心”窘境?鲟鱼的学生都去哪儿了?

龙大飞说,鲟鱼镇是桐城市夹在安庆市迎江区和枞阳县之间的一块“飞地”,居住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虽为镇,常住人口只有几百人。“很多孩子随父母外出打工,本就有限的生源流失严重。有不少家庭在桐城市区、枞阳县城购置了住房,迁走了户口,把孩子转到户籍所在地读书了。”龙大飞说。

在对镇上居民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居民希望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愿意花钱花精力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去读书。“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是这些居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信奉的金科玉律。”金书记说。

据介绍,一位居民2011年把孩子从鲟鱼学校转到枞阳县一所中学,一年要多花上1万多元。“并不是鲟鱼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好,而是学生实在太少。2011年8月时,班上就剩我家孩子一人了,哪来的学习氛围,学得好学得差也不知道。”家离鲟鱼学校仅百米的一位大姐直言,“如果有条件,当然会把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学校,孩子的教育可是件大事。”

除了学生过少的恶性循环,升学的需求也让家长决定转学。“这里可以从小学读到初中,但到了高中,基于学籍管理就要到桐城市的其他中学就读,非常不方便。很多枞阳县的学校也不太远,骑电瓶车只需几十分钟,很多居民提前将还在读小学或初中的孩子送去就读。”龙大飞说。

此外,鲟鱼镇桐江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杨绍和介绍,鲟鱼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适龄学生减少同样是当地学生减少的一个客观因素。

“像鲟鱼学校这种情况在农村和乡镇并不少见。”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和生认为,城镇化引起农民的大群体流动,在我国每年的人口流动中,大部分是走进城市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费尽心思要让孩子到城市接受好的教育,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

“人们往城镇聚集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个进程引发了很多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其要引起重视——大量乡村学校不断萎缩,甚至‘空心’。”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德元感到担忧,“安徽曾经在大别山区办过‘一人一校’的教学点,即一个点一个老师,负责当地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但后来很多点都由于学生缺失逐渐撤了。”

撤留两难

家长多反对撤校却不愿送子就读,学校称一个学生也要坚持办学

龙大飞出示了一份材料,反映2010年关于“是否同意学校撤并”的问卷调查。“桐城市教育局曾就学校去留做过布局调整规划,2010年鲟鱼镇政府就此问题在当地居民问卷调查,75%左右的受访者反对或不支持撤并,所以桐城市教育局决定将当时只有4名学生的学校作为保留学校。”

“鲟鱼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好,可以说比桐城市很多初中都要好。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源不足,这不是学校的过错。在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教学,实属不易。”一位鲟鱼镇居民感叹。像他这样主张保留鲟鱼学校的居民镇上还有很多,但当问及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去就读时,很多人却表示否定或沉默。

“12名教师教1名学生,论经济效益,的确不合适。”桐城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杨正一表示,鲟鱼镇6周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据统计有24个,这些潜在的求学对象使学校有了存在的必要。“况且撤并一个学校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调研、公示,并报请政府批准。”

在他看来,撤点并校确实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但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学生,也要充分保证教学质量,搞好学校的义务教育工作。“还要在扩大县城教育规模的工作上多下功夫,大批农村孩子涌入城镇,使得很多学校一个班都有近百人,人满为患影响了教学质量。”

“办学需要有效益,孩子也需要同学、课堂氛围和学习参照性。并校不可盲目,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存在的意义和办学效果,不能仅以规格进行判断,这样对孩子和老师都不公平。”范和生建议,应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统筹协调力。

记者离开鲟鱼学校时,小燕正在和一名老师在操场上玩着篮球。看着她,不知这张纯真的笑脸还能在校园里留存多久?一旦失去了这最后一名学生,这所学校、这些老师又将何去何从?“只要有一名适龄学生入读,学校就会坚决为其单独办班,所有的老师也会竭尽所能开齐课程,保证日常教育教学正常开展,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龙大飞说。(记者叶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