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学校警惕高校自抬“身价”
本周日,本市高考将填报本科志愿,填报时,考生一定要详细了解高校信息。有些高校为了吸引到优秀考生,不惜自抬身价。
考生和家长在选学校时,先看是不是“211”,再看是不是“985”,入选这两个工程的高校全国一共有110多所,由于这些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科研水平实力较强,获得国家的投入也较多,被考生和家长看做是“重点中的重点”。此外,身为“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在升学和就业上也被高看一等,甚至有高校在招收研究生、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提出“本科非‘211’、‘985’不要”。
于是一些非“211”、“985”工程的高校为吸引考生报考,千方百计地和“211”、“985”扯上关系。比如非“985”的北京邮电大学打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的旗号,称自己是小“985”。而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报考指南上称自己是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但在教育部公布的“211工程”学校中,并没有该校。广东的汕头大学也同属此例。
挑专业防备“虚热”专业
今年,是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首次高考,考生在挑选专业时,不仅要注意对比新老专业名称,而且还要避免一些填报时热门,就业时过剩的“虚热”专业。
近些年,IT类、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相当火爆,历史、哲学、数学、物理等传统基础学科却乏人问津。但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法学、工商管理等被明确标注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去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11年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数据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等12个本科专业毕业生量大,每年均超过5万人,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每年超过10万人。
在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公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也被列为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记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