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一个德国人的武林外史

2013-06-14 15:13:12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初夏的武汉下着滂沱大雨。迈克衣着简单,T恤、短裤,一副标准的国外年轻人打扮。如果不是曾亲眼看见迈克在台上行云流水般打过一套武术拳法,很难想象面前的这个斯文安静的外国人身手不凡,是个深藏不露的练家子。

从来没有人统计过,李小龙到底燃烧了多外国人的功夫梦?而德国人迈克毫无疑问是这些人中最执着的一个。

一个相当老套的故事,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便深深的迷上了李小龙的武打电影,一直不得机缘,转而练习西方的搏击与拳术。

德国拜师

武林高手的相遇,从来都是一段传奇。

“见到师傅那一年,我19岁。”迈克用尚算流利的中文回忆道。习武多年的李正华在2000年来到德国探望读书的女儿,闲来无事开了一个短期武术班。

正在服兵役的迈克听闻兴冲冲赶来想要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武师。但是第一次见面他就直接对李师傅说,“你要是真的中国武师,就把我打倒,否则就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和金钱了。”

年轻了28岁的迈克,1.85的个子看上去身强体壮,相比已年近半百李师傅,优势显而易见。

下了场子,擅长力量与速度的迈克一个右摆拳猛地打过去,李师傅则灵巧地闪到一边,顺势扭住了迈克的胳膊。借力打力,一招太极中的“按式”,便将迈克一个趔趄摔了出去。从此后迈克心悦诚服,一心缠着李师傅拜师学艺。

3个月后,李师傅回了中国。

执着的迈克结束军队服役后开始打工积攒费用,准备来中国学习武术。

对于儿子的选择,父母无法理解。迈克带着不惜与父母决裂的执着飞到了中国,没有支持,没有计划,甚至还没得到师傅的认可,他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一头栽了进去。

中国求艺

习武之路,并非坦途。

我以为对于迈克而言最难的是语言的障碍,没想到他告诉我,武术即语言,你完全可以意会师傅传授的东西。

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自己。

“相比较中国人,欧洲人体质比较“硬”。而中国武术讲究韧,我要比一般中国人付出更多,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迈克的中国武术基础几乎为零,于是就从零开始练习基本功:压腿、踢腿、站桩、弓步、弹腿、吐纳,他将德国人专注,一丝不苟的精神融入到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语言不通,没关系,文化差异,不要紧。

汉口繁华的街道,夜幕渐深后,便成了迈克的习武场所,白天,家里狭小的客厅,顶楼拥挤的天台,则是他练武的天地。睡在窄窄的高低床上,吃着武汉地道的家常菜,迈克从无抱怨。

中国武术纷繁复杂,仅仅拳术这一项,就有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分。内家拳讲究积柔成刚,外家拳也注重刚中有柔。为了更好的理解武术,迈克进入武汉大学开始了汉语言专业学习。

“好小子,有毅力,是块练武的料’。”李正华对我说,迈克每天训练至少8个小时,而不夸张的讲,一抬脚,水就会从鞋子里流出来。而迈克压腿时把家里铁架子床都压坏了。家里的大衣柜、书桌也未能幸免,都踢出了大洞。为了练腿劲,大冬天,他腿上绑20多公斤重的“铅瓦”去上学。

终于,在2006年10月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英文译为“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迈克主动放弃参加国际组的机会,代表湖北省队参赛国内组,并从来自66个国家的2000余名武林高手中脱颖而出,摘取了鹭鸶拳金牌、男子棍术银牌。这也是那一年湖北省获得的唯一块金牌。

编辑: 宁波 标签: 武术 武汉 德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