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基因工程改变我们的生活”主题辩论赛走进校园

2013-06-19 10:24:35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中国日报网6月19日讯 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60周年、基因工程技术发明40周年。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使医学研究和医疗水平实现了飞跃,为农业带来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传统工业改造升级、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手段,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现代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强烈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

为了推动公众特别是中学教育工作者、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认识基因工程改造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特此主办了以“基因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辩论赛。

6月18日,辩论赛在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本次辩论赛以“转基因食品是否可以进入我们的餐桌”为辩题,由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国际班学生策划、宣传并实施。旨在带动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特别是转基因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以严谨、科学、客观、审视的态度面对当代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所长黄大昉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宏翔研究员等专家出席并担任比赛评委。辩论会上正反双方据理力争,同时,也就近日我国农业部批准进口三种转基因大豆一事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辩论会现场气氛一度紧张。赛后,与会专家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颁发了冠亚军、最佳辩手、最佳组织等奖项。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所长黄大昉研究员表示,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要科学和理性。应当看到以下基本事实:国内外大规模应用已超过17年,每年亿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全球数十亿人食用转基因食品,未发现任何真正有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科学评价和严格管理,人们当初担心的问题陆续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实践证明,依法批准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可积极推广,放心食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姜韬高级工程师表示,生物学研究大量用到了转基因技术,预计科学家从事的转基因实验每天有一万次左右。转基因之所以在我国出现了接受的障碍,不是科学常识的问题,而是情感问题,是对所谓“天然”食物的追求。但到今天,我们几乎不可能吃到真正“天然”的食物了,现在的食品都是人类驯化的结果。当代生物学的特征是:所有的生物学问题最终能在分子层次上加以研究和进行解释。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研究对象,转基因技术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张宏翔研究员称,积极推动科学传播、激发青少年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活动组织能力、提升学生学术活动的含金量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初衷。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今年举办了一系列以“基因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包括“基因工程知识与实践进校园”、“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对话会”、“基因工程的奇迹”科普展览等。本次“基因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主题辩论赛正是这一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活动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支持、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承办。(记者 刁云娇)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