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3-2020)》有望很快批复

2013-09-04 20:10:16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姚展予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指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3-2020)》已经编制完成,可能很快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

姚展予介绍规划将在全国设置六个重点区域,根据各区域的不同需求,协调跨区域联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六个重点区域分别为东北粮食生产保障区、华北水资源保障区、西北生态环境保障区、西南特色农业与水电保障区、中部粮食生产保障区和东南粮食生产保障区”。

各个区域将根据规划成立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区域中心,负责协调各区域人工影响天气的跨区域联合作业。

姚展予说各区域将逐步编制并启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项目以支撑国家规划。

以东北粮食生产保障区为例,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正在筹建。

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建成由12架飞机以及高炮、火箭等组成的覆盖东北全区域(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四盟)的空地协同作业系统并建设一个国家级效果检验示范区和一个国家级新装备考核实验室。项目建设工期为三年(2012-2014年),总投资近11亿元。

姚展予介绍今年西北地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刚刚启动,编制完成到发改委批复可能至少要一年时间。

西北地区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之一,也是近年来中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处中国西部的甘肃、陕西、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几乎每年冬春季都要发生强烈沙尘暴天气,这不仅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对周边,乃至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规划将为跨区域调节水资源、防灾减灾、缓解污染和保障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协调指挥和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增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近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协调指挥和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增强,人工增雨(雪)作业年增加降水600亿吨以上,人工防雹保护面积由目前的4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54万平方公里以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明显提高。

姚展予说中国面临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自然灾害多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调节和利用有利天气条件非常重要。目前,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应用在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和人工消云减雨等方面。

以人工增雨为例,人工增雨可以缓解农业干旱、为江河湖泊蓄水、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和缓解高温、污染等。据以色列对15年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人工增雨的增雨率平均为7%~15%。

人工增雨是指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向目标云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以影响云物理过程,从而实现增加地面降水的活动。目前中国常用的催化剂为碘化银。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展了最早的人工增雨试验,2012年全国人工增雨受益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随着人工增雨催化剂大范围使用,也有人担心是否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北京市人工影响办公室对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后产生的降水中的银离子含量的监测分析表明,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密云水库中银离子浓度最大值未超过国家对生活饮用水水质中银离子的卫生标准。

(中国日报记者 王茜)

编辑: 宁波 标签: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 气象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