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陇南市文县丹堡乡田会平16载封山育林画绿彩

2013-12-25 22:32:56 来源: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16载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然而16年岁月,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的青年农民——田会平,却用汗水染绿了杜家山276亩荒山,在丹堡河流域竖起了一座绿色丰碑。

田会平,生于1972年。他居住的丹堡乡杨杜沟村,地处文县丹堡沟旁。1989年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被几亩耕地捆住手脚,自幼爱做生意的他,在商海里奔波了近十年,跑遍了大江南北,沿海内地。在瞬息万变的生意场上,他既有春风得意的欣喜,也有败走麦城的困惑,虽然最终赚了一些钱,但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富得流油。近10年的商海踏浪,田会平除了有些经济收获,造就了他较强的经济头脑外,也使他收获了四处奔波带来的疲惫,更使他领略到高处不胜寒,商战的残酷和风险。

他就像是一个游子,纵然走遍天涯海角,终究离不开家,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他看到村后的座座荒山秃岭,产生了包山造林的念头,开发经济林,兴办绿色银行。他居住的杨杜沟村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水较多,适宜造林绿化。他认为当前在经济林产品看好的情况下,利用土地赚钱,比做任何生意都风险小、利润大。

1997年的春天,伴着村庄下的那条丹堡河的涛声,伴着紫燕飞舞的双翼,还有那牛儿马儿羊儿猪儿的欢叫声,姗姗到来了。这一年,应该在田会平的人生史册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把绿色事业的序幕在春风里轰烈拉开。

田会平来到丹堡乡政府,向乡主要领导畅谈了他承包杜家山植树造林的想法。农村实行责任制后,田会平是全乡脱颖而出的致富能手之一,在众人眼里也是个数得上的人物。乡领导听说他弃商从林,心中一陈惊喜,他是个说话像石板上钉钉的人,说出口的事一定要办到,对他包山造林的打算给予了热情鼓励。

田会平和丹堡乡政府及杨杜沟村委会签订了承包荒山造林的合同,承包了村后海拔千米左右的杜家山一带276亩荒山坡,承包期20年。他自筹资金,在县扶贫办的技术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他从县城请来林业技术人员,爬上高高的杜家山搞规划,四处调运树苗。伴着春风春雨,田会平和雇请的农民栽下一株株核桃苗。头一年造林,就旗开得胜。他在杜家山一带荒地中载植了100亩核桃,长势十分喜人,成活率达90%以上。1998年春天,田会平再试身手,从县扶贫办运来0.9万株优质核桃苗,又在杜家山荒地中栽植了176亩核桃树。真是人努力,天帮忙,这一年雨水好,他载下的核桃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三分造,七分管。为了管好营造的经济林果园,田会平在山上建起了3间看管屋,雇请了3个人常年累月管护。10年来,田会平为了荒山造林、垦荒、植树、建看管房、雇小工、购买设备、调树苗、修农机便道、修建水渠等,共投入资金59万余元(扶贫投资20万元,自筹资金39万元)。他也把自己16载岁月交给了杜家山,春天载树,四季管护,日夜操劳。从他的家到杜家山有好远的山路,谁也数不清16年中他多少次爬上杜家山,妻子只知道他磨破了28双胶鞋,他和雇请的农民用秃了82把镢头。亮晶晶的汗水能湿透脊背,亮晶晶的汗水也能染绿山川。杜家山过去是不堪入目的荒山秃岭,如今一片新绿令人陶醉。村民们来到这里,看到杜家山旧貌换新颜,无不对田会平发自内心的钦佩。

按照办领导的安排,我们对向住已久的杜家山进行了调查,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高高的杜家山,我们终于如愿以偿,我们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葱茏,春风掀起滚滚绿浪,轻轻地拍打着头顶的一片蓝天。我们见到了正在杜家山辛勤劳作的主人田会平,一个大山的儿子,一个浪迹了近10个春秋最终又回到了大山的游子,用青春的汗水染绿了一座大山,留给了大山一个永远的惊喜。我们面前的田会平,也像一座山,也许是狂风暴雨的侵袭,也许是盛夏烈日的锤炼,他青春的容颜似乎隐隐露出了几分沧桑,他手掌心尚未完全褪去的老茧,那是大山留给他的最好纪念。

田会平是个乐天派,他和我谈话时不时发出朗朗的笑声,喜得枝头上的山雀鸣啭伴唱。田会平美滋滋地向我算了一笔经济效益分析帐:(他说这是2006年秋,文县四大领导班子在陪市人大副主任严波,副市长邓生来,市林业局长刘高潮,市林科所所长张进德视察他的杜家山优质丰产核桃园基地建设时县委书记岳金林给他算的一笔经济帐)276亩核桃林,3年挂果,5年进入盛产期。5年后单株产量10公斤,按现行市场价格,每公斤5元计算,每株产值50元,每亩种50株,亩产值可达2500元,276亩年产值可达69万元,再加上间种的蔬菜、中药材、土鸡养殖等收入,除去生产成本,产业利润比一个小型工厂的利润还好,如今收入比当时预计翻了一翻。

田会平告诉我,他在抓好杜家山276亩营林的同时,还撰写了《建立杜家山核桃采穗园品种园、立体园的可行性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地分析了核桃等经济林在杜家山的发展前景,对杜家山一带1000多亩经济林开发进行了综合分析。他在杜家山营造的276亩核桃林,仅仅是个起步,建立千亩以上的杜家山经济林场,并在该场间作多种农特产品才是他的最大愿望和最终奋斗目标。

不尚空谈,喜欢说实话,办实事,这就是田会平的个性。他既谦逊谨慎,又有开拓创新精神。他谦虚地对我说:任何事业的成功,总要先试一试,才能得出经验来。现在干的一点成绩,这还不算成功,在县扶贫办进一步的大力支持下,等高产值、见效益后才算真正的成功。

在田会平的家里,我见到了一份文县科协下发的《关于成立文县会平优质核桃培育研究会》的通知,那不仅是文县科技界对他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充分肯定,而且那又是他青春价值的见证。(记者 薛朝华 周国喜)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