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防灾手册:谨记防震逃生关键词

2013-04-20 15:02:19 来源:京华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防灾手册:谨记防震逃生关键词

资料图表

□勘误篇

错误认识1

北京是皇帝选的风水宝地,不会有地震。

邹文卫指出,北京位于地震带上,历史上三河-平谷一带曾发生过8级地震(1679年);城区及周边也发生过5~6级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也曾波及到北京,北京死亡100多人。在北京确实有地震危险性,虽然有地震危险性并不意味着北京随时会有大地震,但每个市民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灾意识。

错误认识2

有些人对地震预报期望值过高,看到奇异的自然现象,就会有关于地震的各种猜测。

据介绍,在有些地震发生之前,确实会出现异常的自然现象,如地光、井水变化、狗不进舍等。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地震之前有宏观异常现象,但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与地震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还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它们的出现。邹文卫说,气象因素与地质因素都可能引起异常现象,但引起异常现象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很多时候无从判断。他指出,地震预报还是要看官方预报,官方预报会在很多证据的基础上提出预测意见汇总,再经过反复论证后发布的,相对科学,希望大家不要妄自揣测。

“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地震预报上也是不现实的。”邹文卫坦言,地震预报依然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属于灾害,且地下情况复杂,目前的地震预报更多的处于探索阶段,大家能做的主要是做好防震准备、提高减灾意识,做好前期工作。这些房屋抗震、防灾意识提高等工作做得好,一样能大大减轻灾害。

错误认识3

在遇到地震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人们可以根据地震时的表现来判断这地震的大小远近,再决定是否需要躲避逃生。

“从理论上讲,确实可以根据地震时人们感受到震动的情况来对地震做出判断。”邹文卫说,在一定震中距的范围内会感觉出“上下颠簸”的纵波和“左右摇晃”的横波。如果感觉像在船上忽忽悠悠的,一般是远震,因为它的周期与高楼的自振周期相近,人在高楼会感觉比较明显,低楼层大多没有反应;如果是近震,震动频率高,人在高楼反而没有平层和低层的人感觉明显。

但这些都是理论情况,实际情况比较复杂,震动感觉与所属地质环境、房屋构造、人的感应和灵敏程度等因素都有关。在地震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判断。他认为,先判断再行动的做法并不可行,建议市民一旦感受到震动就先躲震避险,地震停后立即转移。

错误认识4

网络红人声称,试验证明,其实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反倒容易受伤。

有个美国民间人士声称在土耳其做过一次试验表明,模拟地震中,在桌子、床底下安放的模特受伤严重,在家具旁的模特则安好无事,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地震时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目前,这种地震避险方法在网上广为流传。

邹文卫介绍,这个美国人的结论并不被美国地震科学界认可。他表示,首先这个美国人的结论来源于只在土耳其做过的一次试验,没有重复性,可信度不高,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他的相关论文。此外,地震本身是个很复杂的现象,地震类型、震中距远近,地质条件、建筑类型、桌子的坚固程度等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没有固定答案。

“如果是地震导致了楼房粉碎性垮塌,那伤亡都是随机的,与人在哪里关系不大。”邹文卫介绍,他认为,从安全性角度讲,最安全的还是桌子底下,随后是桌子旁边,其次是内墙墙角。

错误认识5

有的人会问:如果按照这么做了,躲在桌子底下就一定安全,不会受伤吗?

“这种说法也不科学。”邹文卫说,只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躲在桌子底下等避险措施能够提高安全的可能性和概率,具体情况与地震大小、烈度、桌子是否坚固、房屋结构等情况相关,只能说是相对的概念。(记者程建兰)

·地震相关知识大全 在不同环境中怎样避震?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地震 防灾意识 地震类型 自振周期 防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