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大小兴安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刚刚在香港“新鲜出炉”的“2013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 ,低碳黑河,绿色家园,不仅考验着黑河在保护优先前提下的发展智慧,更背负撑起我国北疆生态屏障,完成生态龙江建设的担当。
林下经济“后起之秀”
小浆果的大产业未来
6月下旬的黑河中俄林业科技合作示范产业园一隅,成片的植株上挂满了一种名叫蓝靛果忍冬的深蓝色果实。摘一颗入口微涩带苦,不似一般蓝莓酸中带甜。黑河市林业局副局长王纯解释到,这种带苦的涩正是“千金难买”的天然花青素的口感。经过从俄罗斯引种到黑河试验和驯化,50多个品种的蓝靛果忍冬大浪淘沙精选出抗药性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的7个品种。
如果说近两年被炒得火热的蓝莓是“浆果之王”,那么林业园里的蓝靛果忍冬可算得上是蓝莓中的“翘楚”。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果树资源,蓝靛果忍冬中的花青素、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普通蓝莓。专家验证,蓝靛果忍冬果实中的黄酮类生理活性物质,可防治心血管病,它的抗疲劳、抗氧化、抗紫外线辐射甚至抗肿瘤的功效也在近年得到验证。另外,蓝靛果忍冬果实适于提取天然紫红色素,果实可以加工成果汁、罐头等。
一粒一金,一颗小果实竟然在美容、医药、保健品、工业市场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它的价格也随着需求的增加而水涨船高。即便如此,受野生数量少、采收和贮运条件的限制,蓝莓类浆果在市场上越发供不应求。
“浆果之王”何以“偏爱”黑河?原来黑河横跨第四、五、六积温带,生态良好,土质优良,具有发展蓝靛果忍冬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00年首次引种试验到2009年开始大规模引进种植,再到2010年引进苗木数量达到25万株,成为我国规模种植最大的地区,蓝靛果忍冬被列入全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人工栽培的主推品种。
“寒地、黑土、有机、保健”,寒地浆果产业的发展,为黑河林业经济的生态“转身”描摹了路径。不久前,园内花楸、蓝靛果忍冬、黑穗醋栗3个树种的6个品种通过我省的品种审定,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为大面积推广种植,黑河在大庆油田农场、五大连池农场等地建立了“蓝靛果忍冬有机复合栽培基地”、“花楸种苗繁育基地”等4处高纬寒地小浆果树种有机栽培规模化推广基地,为营造浆果生态经济林、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和带动农民退耕还林改善种植结构增收致富提供了优良种苗。
《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争取把我省建成世界知名的蓝莓产业发展优势区和集中区。按照规划,爱辉区和逊克、孙吴、嫩江县等地要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和抚育基地。关于小浆果的未来,黑河为其“量身打造”:通过采摘、文化营销、冰雪营销等措施,赋予蓝莓产业地域、特色内涵,促进蓝莓产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延长蓝莓产业链,实现蓝莓产业链全效益。
淡水鱼王“延续香火”
30万尾鲟鳇鱼入江归海
“7月中旬,黑龙江就会再增加10万尾鲟鳇鱼,这些幼鱼将从黑龙江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放流。”救护中心主任李正伟这几年的春天和夏天都是在逊克度过的。几年来,他和放流站的同事们共向黑龙江不同江段增殖7厘米以上的优质鲟鳇鱼幼鱼28.6万尾。今年将放流的10万尾幼鱼6月时还只是蝌蚪大小的鱼苗,救护中心里16个直径2米的玻璃钢鱼苗池就是它们的“育婴室”。
24小时循环的水取自不远处的黑龙江,经过日晒增温到18~20摄氏度,正是最适合幼鱼生长的水温。为了帮幼鱼适应江水自然环境,工作人员甚至在鱼苗的孵化器中模拟出江水的波纹。
李正伟介绍说,有“淡水之王”之称的鲟鳇鱼,属世界濒危物种二类保护动物,是水中“活化石”。一度,鲟鳇鱼因食物源短缺、过度捕捞而陷入濒危,而早年常见的重量过百公斤的巨型鲟鳇鱼近些年几乎绝迹。
近年来,为恢复黑龙江上游水域生物的多样性,农业部渔业局在全国范围内批准成立6家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位于逊克的救护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中心通过人工救治、繁育和驯养,保护增殖黑龙江流域的鲟鱼、鳇鱼、大麻哈鱼及当地的细鳞鱼、哲罗鱼等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当年我们最早放流的鱼苗现在也应该长到十几斤了。”李正伟说,经过几年的连续放流,现在抚远江段可见的洄游鲟鳇鱼也在变大,这让所有救护人员感到欣慰。
碳汇基金储下“绿色银行”
生态黑河擦亮城市新名片
去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黑河碳汇专项基金在黑河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地市碳汇基金,也是黑河为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搭建的公益平台。
何为碳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汇”。森林具有碳汇功能,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乃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接近50%的森林覆盖率,让黑河在碳汇建设中成为全国当仁不让的先锋。黑河碳汇专项基金为企业和公众搭建了展示社会责任、保护地球家园的公共平台,是黑河市加快生态建设,实施碳汇造林,开展碳汇储备,参与国内外碳汇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为黑河市在生态文明、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黑河重任在肩。高森林覆盖率,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及其支流,年蕴藏量约5万吨的可食用山产野植物,让黑河的生态环境占尽了“天时”。坚持保护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黑河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推进、同发展。结合“三年大造林”和“五年绿化行动”,黑河加快造林绿化步伐,造林面积之大、质量之好、保存率之高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黑河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退耕还湿,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储备开发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让“大山还林、草原还绿、湿地还水”的同时,黑河还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监管,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和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生态县(市)、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屯)建设。不久前,爱辉区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逊克作为“大小兴安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试点县之一,代表我省接受国家现场考评,在全国452个县中排名第一。超过六成的乡镇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共同奏响了生态黑河“绿色崛起”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