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级地震救援者:在汶川的日子
2013-05-02 16:24:34 来源:国防部网

5.12,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国殇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曾亲赴汶川抗震救灾的德州籍退伍军人李文彬总会回想起4年前——

又到5月12日了,李文彬翻着日历,手抖了一下,每年的这个时候,李文彬都会睡不好觉,4年前的那段时光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中掠过。

李文彬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抬头寺村人,4年前,正在部队服役的他亲历了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重建工作。

这场灾难来得毫无征兆,李文彬和他的战友们急赴灾区救援,第一次见到地震景象的他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为前往震中映秀镇,李文彬他们经历两天一夜的艰难步行军,路遇受到巨大惊吓与创伤的受灾群众,再多安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2008年5月12日,刚入伍一年多的李文彬正在外集训,当天下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的消息突然传来,李文彬所在的被称为“铁军”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接到上级命令:随时准备赴灾区救援!这年,李文彬刚满18周岁,地震对他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但他知道,灾区人民需要他。根据上级命令,当夜,李文彬与战友们便踏上奔赴四川的列车。

这段路是漫长的,在列车上,他跟往常一样写着日记:“亲爱的,今天我将奔向远方,此行过后,你可能会见到我,也可能见不到我了……”这是他日记中写给女朋友的一段话,有些发黄的日记本上隐约还能看出眼泪浸过的痕迹。由于这次任务是保密的,李文彬无法和家人联系,这本日记承载了他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情绪。

两天三夜后,李文彬所在部队到达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城西的都江堰是距离震中心汶川最近的一个区县,也是通往汶川的必经之路。

下了火车,李文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地震:到处都是坍塌的房屋与桥梁,被损毁的一辆辆汽车堆在马路上,失去亲人的灾民眼神中满是惊恐和悲伤……“我们所有人都哭了……”李文彬说到这里便哽咽了,他告诉记者他至今仍不愿回想那时候的景象。

一下火车,李文彬所在的部队便向汶川县映秀镇进发,由于汶川的交通已经瘫痪,部队需要步行前往映秀。“蜀道难”——先贤留下的诗句已经不能形容此时此地的交通状况。李文彬和战友们背着50多斤重的食物、药品艰难前行着,山区随处可见悬崖峭壁,山路已经不能被称为“路”,很多时候,他们紧紧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挪步,脚下几十米处便是怒吼的江水,不时有石块从头顶砸下。“我们能感觉到地面仍在晃动,为了防止被山石砸到头,我们很多时候头顶背囊前行,摔倒是经常的,我还险些掉入悬崖……”说这话时李文彬一直盯着眼前的水杯。

部队离映秀越来越近,山路上不时有受灾群众出现,见到解放军的他们无不掩面而泣,喊着 “解放军来了,铁军来了,咱们的救星来了”。由于山路过于险恶,战士们劝他们别往外走,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躲一躲,但这根本无法安抚受到巨大惊吓与创伤的受灾群众。“这个时候劝是没用的,我们只能给他们一些食物和药品,提醒他们一定注意安全、一定注意安全。”李文彬不停重复着“一定注意安全”这几个字。

救援过程中,李文彬和战友们用尽了所有能量,不顾自己的劳累与安慰,历经连续几十小时的奋战,李文彬和战友们多次晕倒在废墟上,不过每当看到有人获救,他们感觉付出再多也值得。

两天一夜艰难行军40公里后,部队到达映秀镇,这个小镇便是此次地震的震中心,眼前的景象和都江堰比更加破败、惨烈,来不及做休整,战士们立即投入了救援。和李文彬一样,这个部队中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到处都是尸体,湿热的空气里弥漫着尸臭,有些建筑不停地向外淌血,我们不可能不害怕。”李文彬说,“可在那个情况下,在救人面前,这些紧张和害怕都显得微不足道。

李文彬清楚地记得他们救出第一个人时的场景。那是在一所学校,李文彬和战友听到倒塌的教室下面有一个女孩的哭声,判断好声音来源,他们立马开始对这片废墟进行挖掘。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刚开始战士们使用工兵锹,可随着女孩的哭声越来越近,为防止误伤女孩,他们开始用手挖掘。震后的废墟里,石块、铁钉、玻璃什么都有,李文彬和战友们一下手便被割伤了,但那时候他们来不及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他们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挖得越快女孩生还的希望越大。大约挖了半小时后,战士们看到了压在废墟下的女孩,战士们一边鼓励着女孩一边更加拼命地挖掘。一个多小时后,女孩的整个身体露了出来,可女孩的右腿被压在一块沉重的水泥楼板下面动弹不得,这时,李文彬不顾自己的安全,抄起一根钢钎钻到了废墟里,拿钢钎撬着这块楼板,让战友把女孩向外拖。十多分钟后,女孩成功获救,被抱出废墟的女孩一直用微弱的语气重复着“谢谢叔叔,谢谢叔叔……”“当时我们都哭了,有人被救出时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刻,我们每个战士都觉得,为了救他们,付出再多都值得。”李文彬的语气很坚定。

由于映秀镇受灾情况十分严重,好多情况下,生命探测仪显示废墟下有人,可几个小时的挖掘过后,却只能见到一具具尸体……每当这时,李文彬总会自责:“是不是我们来得再快一些,挖得再拼命一些,就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呢?”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也无需回答,因为战士们已经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限,李文彬和战友们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多次晕倒在废墟上……

就这样,李文彬和战友们忘记了白天与黑夜,忘记了劳累与危险,在映秀镇连续奋战了十多天,这十多天里,李文彬亲手从废墟中救出了4名受灾群众。

映秀镇的救援工作结束后,李文彬随部队前往聚源镇执行重建任务。

重建工作同样辛苦且危险重重,李文彬和战友们日复一日地清理废墟,在残破的土地上用双手建起一座座板房,饿了就啃点干馒头,好一点的食物都分给了受灾群众;累了就趴在废墟上歇一会儿;劳累之外,战士们还随时受到余震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文彬和战友们一干就是两个多月。

这段经历给李文彬带来了改变与成长,李文彬说,他对这段经历心怀敬畏,再有需要他一定还会冲在第一线,他也一直想回去看看,看看灾区百姓过得好不好,他感觉自己已经与灾区血脉相连。

3个多月后,李文彬所在部队完成灾区救援与重建任务,部队离开时,整个聚源镇的群众走到街头,用掌声与泪水送别他们的救民恩人。“老百姓们哭得特别厉害,不停地往我们车上扔食物,我们每个人都哭了,从小到大从没这么感动过。”李文彬再一次哽咽了。

回到部队驻地河南洛阳后,李文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灾区的景象给他带来了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一天天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经常被噩梦惊醒。”从来不喝酒的他也不得不借助酒才能睡个安稳觉。这次的经历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小改变,“这3个月里,家人和女朋友联系不到我,一直在担心,回去后,女朋友还跟我分手了。”

不过,李文彬仍然对这段经历心怀敬畏,“这段经历虽然很苦,但真的让我成长了许多。作为一名铁军培养的兵,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准备为人民利益而战”。

李文彬还特意提到了自己的一名战友,这名战友来自四川绵竹,属于灾区。“当时我们不清楚他家里受了多大创伤,他也从来不跟我们提起,只是遇到最累最危险的活,他总会冲动最前面。”回到洛阳,李文彬把自己优先入党的机会让给了这名战友。

记者采访时,李文彬的孩子刚刚满月,孩子的小名叫铁军,他说,等孩子长大了,一定会跟他好好讲讲自己的这段经历。

李文彬说,希望我们永远不再经历这样的灾难,但一旦祖国需要他,人民需要他,他一定还会选择冲在第一线。

2009年底,李文彬退伍了,回家乡务工的他一直想回汶川看看,看看那里的百姓过得好不好……“我已经与那里血脉相连。”李文彬抹了一把眼泪。

更多手机互动

  • 山西晋中 1823***9224
    时间过得真快,自汶川地震发生已经5年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 浙江杭州 1506***8467
    沁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中国人,我们一直都在,一直在一起。
  • 山东聊城 1350***9161
    满目疮痍,但每个人每秒钟却可以呼吸爱的空气~宝林镇的孩子们都还好吗?哥哥想你们了
  • 内蒙古包头 158****7305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那样渺小,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也许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会明白
  • 上海 188****3130
    五周年之际,我为死者祈祷一份在天的安宁,对当年的救援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 广东佛山 139****6281
    灾后第三年,我去重庆出差。在打出租车的过程中,司机发现我来自佛山,他激动不已。
  • 甘肃兰州 138****5685
    祈祷生者的幸福生活,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不幸福,以为自己拥有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