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总裁郝向宏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春季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涵纳清华真风骨 熔铸公管大气度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春季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14年1月21日)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
中国青年网总裁
郝向宏 博士
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一大批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清华学子,就要去社会的火热实践中书写自己卓尔不群的人生篇章了。
作为一名12年前走进清华、9年前从公管学院毕业的院友,我有许多的话想对大家说:比如,那时候我们有一个梦想,学院什么时候有自己的大楼啊。再比如,当时我们也有怀疑,学院教的这些知识管用么,费时费力地来学习,真的能有可圈可点的回报么?
带着梦想走进来,揣着疑惑迈出去,现在,怀着感恩返回来。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选择清华,让我们树立了国运民生的真风骨,读了公管,让我们拥有了治策为公的大气度。
所以,我对参加今天毕业典礼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感谢学院,让我们无论位居庙堂还是身处江湖,始终保持自强不息和行胜于言的状态。
致敬老师,让我们不管投身政府序列、企业经营还是自我创业,总能呈现清芬挺秀和华夏增辉的形象。
祝愿同学,让我们把明德为公的院训融入血脉、化为思想、变成政策,在国家治理进入现代良治的阶段,创造一马当先和俊采星驰的新景观。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都具有现实的规定性,都具有时代的约束性。那么,对于今天即将毕业的公管学院的学生来讲,这种职业的规定性、决定性和约束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公管学院的学生,职业规定性的关键词就是“国家”,目标取向性的定位词就是“改革”。在关乎国家发展的领域中选定职业方向,在推动改革的进程中担负应有责任,并进而在国家与改革的壮阔波澜中勇立潮头----这是历史的体认,更是时代的召唤!
进入学校读书,总有毕业的时候。而步入社会,就只有进行时,永远不会有完成时和毕业时了。那么,如何在物质的诱惑面前守住明德的底线,在所谓权威的盖压下发出真理的声音,在走捷径的喧嚣中坚信勤奋劳动的价值,在被扭曲的现实里凭真才实学而最终胜出,有以下四点与同学们共勉。
一、始终守望人文理想。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理想,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大公约数。胡鞍钢老师的国情研究方法和国力分析方法,给我们很大启发。他带着胰岛素针剂上课的形象被我们许多同学存在了手机里,他是大师,更是励志榜样。他“一个国家,三个世界”的理论就是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前导。由此,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发展的难题在农村,动力也在农村,激活农村,关键在于注入新生的人力资源要素。2008年,我牵头组织了“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倍良当选。胡锦涛同志对此作出批示,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与青年大学生村官座谈,中组部等14部委出台了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文件。人民日报在2011年4月26日刊出的《党中央关心清华大学发展纪事》,把周倍良当选“十佳大学生村官”致信胡锦涛同志并得到重要批示,视作党中央对清华学子充分信任、寄予厚望的鲜活佐证。忧人之忧,乐人之乐,让大多数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人文理想,会激励我们在明德为公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永远相信公民智慧。思想制胜,创意为先。敏于发现并善于集纳公民的智慧,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佳动力源。薛澜老师的公共政策过程和危机管理理论,让我们耳目一新。他谦和礼让、娓娓道来的风格,让我们中许多有一官半职的人改变了以往那种盛气凌人和不懂装懂的做派。他“发生危机是常态,应对危机是智慧”的理论自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一剂良药。由此,我也深刻认识到,工作中不要怕出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发生问题或者危机的内在规律,并在危机中发现转机,有智慧让问题变成硕果。针对网络不良内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我采取联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撰写议案或者提案的方式,争取以政策顶层设计的办法来进行正向协调。2006年,我推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14部委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从2005年开始,连续9年,我们在两会期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站长之家的绿色网络建设,座谈百度的阳光网络安全行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信政策的活的灵魂是集中公民的智慧,才能保证一项政策言之有物,施之有效,真正满足社会期待。
三、主动担当奋斗使命。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把重担往自己肩上扛,克服畏葸不前的心理,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强破冰船。王有强老师的市场品、公共品和半公共品理论,刚接触的时候,我们有雾里看花的感觉,随着思考的深入,许多同学才忽然顿悟。特别是他灵动的经济学思维和缜密的数学分析,让我们十分敬佩。他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公平与公正关系以及外部性的理论和写方案时要“字精数准图活”的方法,以及“见了农民会说猪,见了教授会说书”的具体问题具体表达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理念,对我工作的指导性和推动性很大。2005年的时候,中央有关方面要求我们具体分析涉日游行中网络动员方式的问题,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写出的报告受到中央相关部门通报表扬。2013年,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我们提供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影响青少年思想取向的路径问题,还是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定量分析,我们的报告为中央提出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提供了支撑。奋斗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当你在担当重任特别是担负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任务完成后的高收益和高声誉也做好了最大补偿的准备。
四、全力成就厚重人生。疾风劲草,一帆沧海。学养深厚,能力胜任,品性刚健,淡泊取舍,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稳压舱石。王名老师是全国政协委员,每年两会后,他总要开讲座,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来分析国家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记得有一年,他专门分析了共青团中央就青年中心建设所作的大会发言,指出了这项工作的适用性和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苏峻老师讲课时说理深邃,同学生打成一片,在最后一堂课时,他还请同学们吃水果,以座谈的形式结束了授课,但却把深刻的思考留在了我们的脑海。有一次,他还请来了何怀宏教授讲《正义论》的有关问题。何老师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我又向他请教了有关底线伦理的相关问题,印象极其深刻。袁岳老师、邓国胜老师讲的社会调查方法以及公益组织的相关理论,对我正确认识社会组织的作用启示极大。因为当时,说到非政府组织,我们许多同学的头脑中立即闪现出的就是“反政府组织”,是应该取缔的组织。而现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培育公民自治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孟庆国老师,巫永平老师等许多的老师,都成了我们工作中、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水能冲走的是浮蘋和流沙,冲不走是思想的堤岸,积淀下来的是闪亮的智慧,这让我们的人生日益厚重起来。
记得2003年下半年,高盛公司的总裁桑顿先生在清华开一门叫作“全球领导力”的课程。当时他问我一个问题:你平时看什么英文书?我说是《新概念英语》。他回答说:没听说过。我想,他怎么会连这样知名的书都不知道呢。后来我才知道,《新概念英语》是非英语国家采用最多的一本教材。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浅陋和无知。我也问他一个问题:你对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怎么看?他说这个应该很有前景。现在,这一模式不但在公营事业中采用,而且已经实现向混合所有制甚至员工私人持股制的跨越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读了清华公管,你不但知道10年后中国的样子,而且能够知晓50年后中国发展的逻辑。
最后,祝愿学院国策频仍,大师辈出。祝愿老师人文日新,止于至善。祝愿同学生逢其时,学当其用。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推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为中国以及全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策源地和战略先锋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