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蚌埠“亮剑”——用妙招实施划行归市

2013-10-01 16:16:53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遵规履程、联动共管”,安徽省蚌埠实施划行归市的十六字原则,简洁明了,其中对市场自身的作用表述,更是切中肯綮。同时,也准确地告诉人们,划行归市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顺势而为市场方能长久兴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行商坐贾云集之地便成市场,然而,与所有事物一样,市场并非形成之后就一成不变,也有着兴衰更迭,需要一次次在变革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位于龙子湖区解放三路的大明沟水果批发市场,曾经有着蚌埠市民的“果盘子”之美誉。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狭小,硬件设施落后成为市场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受制于场地,物流车辆腾挪都很艰难。此时,硬件设施完备,物流空间开阔,管理科学先进的蚌埠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果品市场建成,开业仅半年,就把原先在大明沟水果批发市场的经营户基本“拉进”海吉星。目前进入海吉星交易的坐商、行商已达500余家,日均交易量达到700吨,单日最高交易量达到1140吨,而大明沟市场的最高日交易量不过500吨。

“海吉星”和“大明沟”的兴衰表明,真正主宰市场命运的,恰是市场自身这根无形的指挥棒。

对于太平街、二马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而言,尽管业态不同,但它们正遭遇着与当初大明沟一样的境遇,亟待“突围”。对于广大经营户来说,二十多年见证着市场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对市场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这并不能改变市场发展的规律。改造升级成为这两个承载着蚌埠商贸文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唯一出路。光彩大市场作为后期兴盛的市场,小商品批发占有一席之地,尽管目前人气较旺、物流配套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但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和顺应市场发展角度来说,也面临业态调整,未来,这里将成为高端玉器市场和玉文化旅游景点,小商品批发同样要走转型升级之路。

正是基于此,市政府结合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建设,启动划行归市。市划行归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商务局局长任生告诉记者,将现有“小、弱、散”的批发市场进行有效整合、重组、提升,着力构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才是划行归市的应有之义。对于一个市场而言,空间越大,配套越全,人气越旺,未来发展就会越好。政府开展划行归市工作,就是为广大小商品批发经营户提供更优的环境,让大家赚更多的钱,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项富民工程。“顺应经济发展大势、市场发展趋势,才能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我相信这也是广大经营户所期待的。”任生说。

■典型案例链接

义乌小商品城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经过5次搬迁,10次扩建,现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人,日均客流量21万人次。义乌市场能有今天的辉煌,经过无数次划行归市。而当初义乌划行归市工作,也经历了经营户怀疑观望到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的过程。实施划行归市后,经营户深刻体会到了集聚经营的好处:经营行为更规范,商品种类更齐全,客商采购更便利,最重要的是,来的客商越来越多,经营户的生意越来越好。当初市场铺位租金每年2万元左右,一年后,仅使用权转让费就上升到每年15万元。现在更是一铺难求,使用权转让费最高达500万元以上。

转型升级商户与市场共营

“那时候,装卸货的三轮车、大包袱小行李的外地商贩把门口的路都快挤炸了。”921日中午,二马路市场商户老张独自守着自己的老店,在这条街已经营二十多年的他见证了整座市场的兴衰变迁。

   蚌埠,起于交通,兴于商贸,曾是名副其实“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以曾经省内红极一时的二马路批发市场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市场自发形成,很快便跻身全国十大小商品集散地行列,成为皖北乃至安徽的商贸标杆。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二马路”早已风光不再,基础设置配套的不健全,物流场地的缺乏和消防隐患的凸显,都成为“二马路”发展的掣肘。

   对于一座商贸型城市来说,批发市场的经营面貌关系着整座城市的形象。与先进城市已发展到第六代现代化市场的进度相比,蚌埠批发市场在历经露天马路式地摊市场的第一代市场、小型集中式地摊市场的第二代市场,至今依然停留在传统落后的三四代市场之间。业态的滞后,配套的脱节,让蚌埠小商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今年8月初,蚌埠启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工作,从以二马路市场为代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入手,对市区内所有批发市场进行逐一梳理整合。“规划很及时,真希望老蚌埠商贸市场的雄风能够重现。”老张激动地表示。

   划行归市,将“小、乱、低、差”的老市场里的经营户引导到新的经营平台上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集聚,发挥行业经营优势,让经营成本降低,经营环境改善,批发市场的经营行业、商品种类更齐全,为采购商提供更丰富的商品。

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城、山东临沂批发市场……这些成功的案例早已证明,划行归市是大型批发市场升级发展的必然之选。

“这几年店里的生意没那么好了,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即将搬迁的新市场。”日前,听闻现有商户将逐渐归集到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发展,同样在二马路经营多年的肖艳第一时间去报名预定了铺面。她告诉记者,搬迁意味着更好的经营环境,更方便的物流服务,更现代规范的经营模式,新市场的成熟需要一定周期,这可能需要一些耐心。

打造全新蚌埠商贸流通名片

今年8月初,蚌埠启动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工作,这一推动蚌埠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举措引起广大经营户的高度关注。划行归市对于蚌埠这座城市的发展意味着什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发达的商贸流通业,是蚌埠最为人所称道的名片之一,“二马路”、“太平街”曾令无数蚌埠人引以为豪。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市场渐呈衰微之势,弊端日现:市场容量小,设施配套不健全……由于缺乏物流场地,进出货物只能在马路上行进,跟市民抢道。严峻的消防安全问题也始终是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心腹之患。近年来,随着周边城市批发市场的兴起,对蚌埠形成了不容小觑的压力,蚌埠商品交易量逐步萎缩,辐射力不断减弱,小商品批发亟待提质升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启动了划行归市试点工作。划行归市,简言之就是把同属性的商品集聚在同一经营区域经营。其背后,是顺应城市发展需要,再现蚌埠商贸重镇风采,打造蚌埠全新商贸流通名片的现实需要。划行归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商务局局长任生告诉记者,面对蚌埠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国家支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大环境,作为经济发展重要一极的商贸流通业,没有理由停滞不前。

划行归市是为了蚌埠商贸业流通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放眼长远。按照《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未来的蚌埠,将是集聚220万人口,建成区面积达到220平方公里的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以现有的二马路、太平街、光彩大市场等小商品批发市场及经营模式将无法与之匹配。基于此,蚌埠将现代商贸流通重点布局到淮河北岸的淮上区,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应时而生,成为小商品批发划行归市的承接载体。

任生告诉记者,此次小商品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绝不单纯是引导经营户从老市场搬进新市场,而是对传统业态的革命,蚌埠小商品批发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原市场的改造提升,为蚌埠中心城区发展高端商贸业、总部经济提供了空间。(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万江)

编辑: 吕冰 标签: 安徽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