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欧铁路首迎回程货 中欧贸易新通道将常态化

作者:张桂林、赵宇航 来源:新华社
2013-03-19 09:50:15
分享

运价下降竞争优势渐显

作为一条全新的物流通道,不仅要方便、快捷,还要运价相对低廉,才有国际竞争力。

重庆市物流办常务副主任杨丽琼介绍,渝新欧铁路开通初期,由于开行频次不高,沿线部分铁路企业定价过高,全程运价一度接近1万美元/集装箱,而从上海、深圳到欧洲海运的价格约为4000美元/集装箱,渝新欧铁路运价亟待下降。

为打破运价偏高瓶颈,2012年4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四国铁路部门和重庆交运控股共同合资组建了渝新欧物流公司,在扩充货源的同时,努力降低运价,“目前箱公里运价已经从1美元降到0.7美元左右。”杨丽琼说。

沐华平表示,渝新欧铁路未来两年的运价控制目标是降至箱公里0.6美元,综合运输成本与海运价格基本持平。一是增加班列频次,随着重庆造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打印机、通讯产品等对欧洲出口放量,今年重庆至欧洲的班列将达到每周三班;二是进一步协调沿线铁路企业降价;三是回程班列逐渐常态化。

沐华平说,运价目标达成后,大量走海运的电子、装备、汽车产品将转道铁路运输,渝新欧通道的竞争优势将全面提升。

综合效应待释放

渝新欧铁路运行两年来,开放聚集效应日渐显现,不仅开始吸引华东等地的电子产品“借道”出口欧洲,马士基、TNT、德铁等一批国际知名物流运输企业也来渝谋求合作。业界预测,未来的渝新欧铁路物流将带来“千亿级”的商机。

“除了看得见的商机,加快渝新欧铁路常态化、成熟化运行,还具有带动西部内陆开放的巨大战略意义。”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表示,西部内陆对外开放长期面临一个重大物流难题,货物出口欧美国家,或长途运送至沿海,再耗时一个多月进行海运,或通过航空运输,成本高昂,渝新欧铁路则打破了这一瓶颈。

李勇说,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渝新欧铁路运行机制和相应配套功能,使其综合效应充分释放。鉴于这一物流通道尚处于培育期,政府可对积极开拓货源的国内物流企业、铁路运输企业给予相应补贴,鼓励内陆地区出口货物经渝新欧铁路出口欧洲。

此外,近年来,欧洲输华货物逐年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目前还缺少欧洲货物的分拨中心,可在重庆设立汽车整车、机械装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口岸,充分发挥渝新欧铁路的开放平台功能。(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