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当前国内经济学界的最热词。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做到稳中求进?
重庆的答案是:结构调整。
2014年,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抓住战略调整的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去年全年,我市经济呈现产业结构、动力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四个优化”,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实现了同步提升,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41.1%。与此同时,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产业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更趋协调
去年12月14日,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基地在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开发区投产。
就在去年11月,总投资38亿元、年产能36万台的长安福特第三工厂,也在两江新区正式投产。
围绕做强汽车产业,两江新区正迎来汽车发展新局面,国内外汽车品牌争相落户,角逐高速增长的中西部汽车市场,两江新区千亿级国际汽车城正借势加速形成。
两江新区汽车城,正是重庆工业结构优化的一个缩影。
2014年,我市积极应对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冲击,着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持续增长。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全面发力,1—11月,汽车产量达到236万辆,产值增长超过20%。
支柱产业担纲主力的同时,页岩气、集成电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显露苗头。截至去年10月,页岩气开采量达350万方/日。石墨烯手机触摸屏合作研发加快,裸眼3D、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集群雏形已现。
对化医、装备等处于不景气周期的行业,我市通过“一企一策”帮扶,扭转了低迷态势,1—11月产值增幅均在10%以上。
服务业也加快了提档升级的步伐。去年1—11月,我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156家,近10家区域性管理总部落户我市,去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8.5%。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新型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动力结构优化
“三驾马车”协力并进
2014年12月5日,万州区一个装有25吨古红橘的集装箱,经万州海关查验铅封后,被大卡车连夜运往深圳,经深圳出口到马来西亚;8日,又一批25吨古红橘经相同流程后,直接出口到泰国。
这是重庆柑橘首次实现直接出口“零”的突破。
“现在直接报关出口,相当于一斤卖了三斤价!”万州区农委副主任李印说。
去年以来,我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完善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大产业、大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内陆开放体制机制,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开放平台动力强劲。
目前,我市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渝新欧”在公共班列开行、国际邮运开通、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等方面有新突破。德勤华西区总部、华侨城“欢乐谷”项目等一批有影响的项目落户重庆。内陆开放枢纽、口岸和保税功能日益凸显。去年1—11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加到87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