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联合早报》记者陈迎竹3月22日发表报道,描述世博会的起源以及第一届世博会的盛况,并援引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郑观应的话称,欲富华民先从上海办世博会。此外,报道中还提到了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利益、机遇和挑战。文章如下:
***世博会真正体现的还是软实力
中国是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综合类世博会主办权,也是世博会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除了展示各国的解决方案及中国的技术和组织能力,对中国和上海来说,本届世博会的另一个意义是它所达到的建设与经济效益,将更甚于北京奥运会。
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认为,世博会和奥运一样,对城市的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例如规划能力、政府效率、市民素质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去年我们根据51个指标和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及北京做了比较,上海的软实力仍有明显差距,如果纽约是100分,上海大概只有60分。如这个契机可以使政府效率等软实力方面有所提升,那世博会的作用就达到了。不是经济方面,经济是次要。世博会真正给世人留下来的还是软实力的体现,这不是一般国家组织得了的活动。”
陈信康估计上海世博会的投入大于官方所指的直接费用286亿,因为许多基础建设或改造花费属于模糊地带,“很难算”,但他相信绝不至于是一些舆论所说的4000亿那么多。因为难算,所以要评价世博会的效益,只能从直接的投入计算,但他认为上海肯定不会亏,因为直接受益已经是468亿。
***大挑战:曲终人散,如何实在治理
其实在信息流通发达时代,许多分门别类的博览会多不胜数,世博会作为商品交流的意义其实已大为减低,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不感兴趣。
但是上海世博会却创下历史纪录,共有193个国家和49个国际组织参展。除了与中国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大规模参与,许多国家其实更是基于中国上升中的整体实力,而不愿在这场盛宴中缺席。
当然,市场吸引力显然更是关键。陈信康说:“除了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得到中国的资助,每个国家都要自己掏钱参加,但参展国还是那么踊跃,主要是和庞大的市场有关,例如一些先进国家的跨国企业积极参展,就是为了在中国进一步巩固企业、品牌形象。”
随着地铁站全面展开安检,世博会的气氛越来越浓厚,那是紧张、欢愉、期待和其它许多滋味的合成。这场中国人等待了一个世纪的盛宴即将开席。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