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80年历史潮绣喜幛 赫现武昌起义场景

2015-02-03 10:50:14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这是一件以刺绣形式再现辛亥武昌起义战斗画面的绣幛,大约创作于1930年前后,是宗亲恭祝世愿书台新翁之喜,并祝其长子新婚之喜的“双祝”贺品。上面主题字面书有成语“雀屏中目”四字楷书。据介绍,成语“雀屏中目”,比喻朋友选定佳婿。右边抬头可见“恭贺世愿叔台新翁令冢新婚志喜”字样,左侧还有一串落款人名。

除了文字之外,还可见到辛亥革命军骑马和准备发射炮火的5幅场景画面。画面忆述了武昌起义中革命军率先发难,黎元洪挥刀作战,湖广总督瑞澂弃城而逃,第八镇统制张彪与义军搏战等历史情景。围绕文字和人物图案的,是以军号、军鼓、军旗图案和“民国万岁”四个字组成的一圈图腾,而非传统的吉祥图腾。

“婚庆绣幛是一件生活用品,而一件喜庆用品上竟然出现了武昌起义场景这么具有火药味的图案,可见辛亥革命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多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副馆长朱晓秋对记者说。

传世稀罕:同规格绣幛仅台北故宫收藏

这件传世潮绣喜幛是目前所知国内以刺绣形式再现辛亥武昌起义罕见、特大的珍品,高110厘米,宽420厘米。由于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布料已十分脆弱,因此采用平铺形式展示,而非挂起来。

朱晓秋表示,这幅绣幛传世非常罕有,目前已发现规格大小比较接近的绣幛只有两件:“这件文物估价300万元,同规格的绣幛文物,只有台北故宫收藏一幅,但那一幅绣的是传统八仙题材。”

喜幛正中的这组绣像再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举为军政府都督,剪去长鞭参与革命的历史场景。(孙中山大元帅府供图)

谜团待解:“世愿叔台”与武昌起义有关?

但“世愿书台”是何许人也?为何这件喜幛抛开传统的龙凤呈祥、牡丹梅花等喜庆图案,而是以辛亥武昌起义为题材?绣幛正中的“吉隆”和“鸿安造”,到底是什么含义?

它的身世和经历,就连它目前的收藏者也不了解。而关于它身世的猜测也有许多,较倾向于这件喜幛的主人参加过武昌起义,或者是武昌起义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但仍未有确切证据印证这些猜测。

本次展览,将通过绣幛上图案的故事、人物、服饰、旗帜、婚俗、绣法等六个切入点对这件展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2月3日至3月2日期间,市民可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欣赏展览。

绣幛目前的收藏者希望借此展览,在广东搜集到相关线索,毕竟这件绣品是潮绣,是粤绣的一种。而孙中山大元帅府也呼吁,望广大市民看到这件文物后若了解相关线索,联系大元帅府工作人员,帮助揭开这幅绣幛背后的历史故事。

【小百科】

喜幛

幛是由匾派生而来,把匾上的题词移到布或绸上即成了幛。关于“喜幛”,《汉典》的解释是“一种贺人喜庆的礼品。多用整幅绸缎制成,上浮粘祝颂之辞。喜幛是写给新郎父辈的,喜幛一般在新婚前几日赠与,上写恭贺的联语,多选用“天作之合”、“鸾凤和鸣”之类表示祝福的美好词句。

男方家收到喜幛后,多将其悬挂于喜堂两侧(一说四合院南面客屋的墙壁上),并用大头针将写有贺联、称呼语及落款的红纸别在缎面上,以防止绸缎面被损坏。结婚过后,老家将喜幛拆分。日后,这些曾作为喜幛的绸缎就成为缝制被面的最佳原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速滑女神傲人上围爆红

图片故事:老街“守艺人”

图片故事:8岁羊倌风雪中放羊养家

重庆首条彩色公路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视觉疲劳

精彩热图

香港:马云出席创业交流会

奥凯航空引进中国第一架波音737-900ER客机

中俄印外长第十三次会晤在京举行

吉林老跃沟水库举办冬捕节人欢鱼跃祈愿人寿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