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开幕后,中国选手迎来“开门红”,接连斩获金牌,激起一片欢呼,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得这么多奥运金牌有什么用?还不如把投入金牌的钱用来投入民生。
若干年前,中国人曾经为一枚奥运金牌的得而欣喜若狂,为一块奥运金牌的失而跳脚骂娘,那是走到了一个极端;但是如果把奥运金牌、竞技体育说得毫无价值与意义,则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诚然,如若拥有很多奥运金牌然而国民体质孱弱,只能算是畸形的体育成就,严重偏离了奥林匹克的本质。但是,奥运金牌与民生福利,真的就是对立的吗?放弃奥运战略,大伙儿就会热爱体育,个个身强体壮了吗?不要奥运金牌,中国就会进入欧美一样的高福利社会吗?
在众声嘈杂之下,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金牌与民生的关系。或许可以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来辩证审视金牌与民生。
从横向来看,同样是与中国一样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的亚洲国家,印度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才实现了个人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宾德拉为印度夺得第一枚个人项目奥运金牌后,成为本国英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印度体育局、印度板球管理委员会、印度钢铁大亨争相奖励他,三项奖励加起来近50万美元,而印度铁道部长也不失时机表示:宾德拉可以终身免费乘坐铁路局的空调头等座位。印度舆论当时欢呼:金牌“零的突破”,可以极大促进印度对奥运会的重视。
从纵向来看,同样是参加伦敦奥运会,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从只能派出一个运动员参赛而且连返程路费都没有,到一开场便掀起夺金热潮并且实现中国男子游泳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等进步何等不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如此赞誉:“如果没有中国的进步,整个世界在减贫方面从总体上说是倒退了。”
这些民生数据与奥运金牌一样光芒不灭:2004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递增21%,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012年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了20多倍的增长;与2002年相比,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倍,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此外,民生政策频频出台:全面取消农业税,推广新农合、新农保,连续降低药品零售价格,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多次上调个税起征点,提高国家扶贫标准……
当然,跟中国奥运选手高歌猛进相比,民生改善尚需更多时间,毕竟中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还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把民生问题解决之后再重点做体育?或许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伦敦畅谈奥运金牌“矛盾论”时的一番话可以回答:“我们确实不能‘唯金牌’,但是不能说很多偏远地方连个正经的小学都没有,我们就不需要办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同样,不能说群众体育做得不够好,我们就要把各项目的国家队给解散掉。这都是不切实际的。”
切实际的,是把能做好的事情切实做好,同时用心去做好其他的事。中国有太多的事需要做,需要做事的人像奥运选手那般努力,即使只是个人加强锻炼、增强健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全民健身的事,跟民生投入有关,也跟个人生活态度有关,出门骑骑车、跑跑步,总比宅在家里挂在网上要好得多吧。
来源:新华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