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着祖传豆豉制作生意的杜学芬便是梁渊所述情况的典型代表人物。
杨美村干净整洁的青石街道上,古老的商铺门面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村中金马街旁,一位衣着朴素略显腼腆的男子站在自己家门前,门前的摊位上摆着自己制作的豆豉,老屋迎门的墙上,一个金灿灿的铭牌为这家主人作着注解——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美豆豉制作技艺。他就是杜学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杜学芬的杨美豆豉制作技艺于2010年5月获得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世代都以制作豆豉为生的杜学芬,从小便开始学习制作豆豉。然而,他的豆豉生意也曾经一度中止。“村里搞旅游前,大概是1999年,我还在南宁打工,那是侯每月的收入是500元左右。”谈到此,杜学芬显得有些落寞。
1999年起,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开展,他返乡重拾了豆豉的制作手艺。现在,杜学芬的豆豉生意平均每月能让他得到4000余元收入。除了在街上开店铺经营,杜学芬还将豆豉拉到南宁市区进行销售,甚至有外省的客户通过物流购买他的豆豉。
在村党支部的推介下,由豆豉、梅菜、沙糕组成的“杨美三宝”也愈加被人们熟知。古老的传统又重新被打造并推向市场,“2012年,全村仅酸菜、梅菜的年产值就在700万元以上。‘杨美三宝’的年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梁渊说。
梁补充道:“我们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扶持杨美村特产‘走出去’。例如,在与农产品相关的展销会上推出特产来吸引采购商;申请非遗项目争取政府更多扶持政策等等……杨美豆豉的制作手艺已经获得广西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现在我们也正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