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故事:真情奉献 平凡见精神

2012-08-31 16:30:21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行走在山路上的“背篼干部”,为山里群众背去柴米油盐,也将惠农政策“背”到山乡,他们背负民生,篼满赤诚;

坚守贫困山乡里的年轻支教者,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也教他们坚强面对人生。他们用爱与善良、宽容与达观,点亮孩子们的心灵;

互助友爱的普通市民,“无人报摊”前诚实买报,免费为他人提供便利服务。平凡生活,因互信互爱而光彩动人。

10年贵州,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蕴涵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它,引领着贵州4000万人民,在后发赶超道路上务实前行。

“背篼干部” 背篼里装满民生

人 物: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

34位干部,34只背篼。

他们是“运输队”,背着背篼,为山里群众背去柴米油盐。

他们是“宣传队”,背着背篼,将惠农政策“背”到山乡。

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

“背篼干部”所在的地方是长顺县敦操乡,贵州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这里山穷水少,至今仍有17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最远的村民组距乡政府来回有8小时以上的山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干部们趁着下村工作的时间,从山外帮留守老人、小孩捎带物资。他们背盐巴、酱油、洗衣粉等生活物资,也背水泥、瓦片等建材。

巍峨高山乱石裸露,路迹难辨,有些坡陡得要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干部们背着几十斤重的背篼,平均每周要步行上百里山路。这一背,就是十几年。

胡荣忠,敦操乡党委书记,两年多来,走遍了全乡所有村寨。他有本厚厚的日记本,里面记着每天要做的事,小到为村民带把面条,大到整个乡的发展规划,本子换了好几个,不变的是他为村民服务的热情。

梁东元,“背篼干部”之一。为了节约在山路上往返的时间,月工资仅1000余元的他,咬牙拿出积蓄买了一辆摩托车。

2011年,乡政府把全乡3个村划成3个片区,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服务点,分配给34位干部,并将每位干部的联系电话、服务内容等制成公示牌,挂在服务点上,村民可以随时打电话找到干部。

身穿统一工作服,背着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红色背篼,山路上负重行走的“背篼干部”,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梁东元说,穿上这身衣服,背上这个背篼,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因为人人都知道了“我们是谁”,人人都在看“我们做事”。

“背篼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下乡日记越写越厚,背篼越背越重,干部和老百姓的关系也越走越近。

乡村教师 用爱点亮孩子心灵

人 物:杨朝霞、杨朝丽 赤水市宝源乡严华小学支教老师

距赤水市区30多公里山路的宝源乡,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山里的年轻人都想方设法走出山沟,留在都市。可杨朝霞、杨朝丽姐妹却从城里走进了贫困山乡。

2010年,杨朝霞、杨朝丽姐妹俩从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分院毕业,来到宝源乡严华小学支教。

“刚到严华小学时,看见那么艰苦的环境,确实有了想放弃的念头。组织上也同意为我们调换工作,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姐妹俩说,留下来是因为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关爱了。

不足6平方米的房间, 一床,一桌,一柜,这就是姐妹俩的宿舍。学校海拔高,又在山顶,经常供水不足,两姐妹只能到山下井中提水,手常常磨破皮。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被子经常被淋湿。但姐妹俩仍然毫无怨言地投身到支教工作中,每天,用灿烂的微笑迎接孩子们。

姐妹俩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有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三四个小时的路,没有带饭菜,姐妹俩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孩子们。周末,她们还要走上几十里山路,进行家访。姐姐杨朝霞怀孕了,从老家遵义带来的补身子的土鸡蛋,成了给学生们的奖品。

日复一日,学生和家长都与两姐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杨朝霞清楚地记得,班上有个孩子,把每一次受到奖励的钱都存起来,舍不得用,要等老师走的时候买一个礼物送给她们。

学生们质朴的爱温暖着两姐妹的心,杨朝丽说:“我们要做的,不是陪他们一起哭泣,而是教导他们如何去坚强生活。”

“大山深处美的耕耘者,爱的传递者”。在贵州各地,像杨朝霞和杨朝丽一样选择坚守大山,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教师不胜枚举。他们默默无闻,像一盏盏明灯,点亮山里孩子的心灵。

无人报摊 诚信蓄积城市幸福

人 物:李开能 贵阳市云岩区八鸽岩路“无人报摊”摊主

贵阳市云岩区八鸽岩路樱花巷路边,一个小木架,一个装钱的塑料盒,两叠整齐的报纸,塑料盒里1角、5角、1元的零钱散乱地放着,眼看钱快满出来了,却不见摊主踪影。

“无人报摊”的摊主叫李开能。为了养家糊口,他租下一个门面卖些杂货和报纸。由于要上班,李开能经常把报摊摆到路边任由路人拿取,买报人自觉地把钱放入报摊下的盒子里,这一放就是3年。

每天在这里自己拿钱买份报纸,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平均每天能卖50份左右,3年来卖报纸的钱几乎没有少过。”李开能说。

“不怕别人拿了报纸不给钱吗?”

“这种人有,但很少。”李开能说,3年来,有不给钱就拿走报纸的人,也有用1分硬币充当1毛钱的。不过,李开能相信,一次、两次,这些人总会改正。

“大伙都说我的‘无人报摊’像一张考卷,考的是贵阳人的诚信。”李开能说,“按一天卖50份报纸计算,3年6万份,6万人次坚守了诚信。”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是李开能的口头禅,他的“无人报摊”也是便民服务点。为了方便大家,他特意在小卖部门口接了一根自来水水管,免费供过往的行人洗洗手、擦擦脸。“只要不浪费水就行。”他乐呵呵地说。

邻居们都夸李开能善良、热心,也纷纷向他看齐。有时,李开能不在,附近的菜贩们会帮他卖报;店里如果没人暂时关门,市民们也会把买报的钱塞进店铺的门缝里。

这几年,像这样的“无人报摊”不断涌现在贵阳市街头,诚实互信成为城市风尚。用李开能的话说:只要全社会都这么互信友爱,这座城市就会让人感到幸福。

编辑: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北京:节前春运进入高峰期

陈满案再审被判无罪 今日释放

上海铁路局:15元盒饭不断供 至少一道荤菜

青岛一馒头店现四米高蒸笼

精彩热图

四爷若曦婚纱照曝光 两人甜蜜搂抱双目含情

天山童姥爆红网络 38岁像16岁!

山东女子每天让母亲冒严寒擦车 擦不干净就大骂

粤桂交警联手寒风冷雨中护送返乡“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