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乡村夫妻教师:20年坚守为圆娃娃读书梦

2012-09-13 11:16:4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让附近村寨的适龄儿童尽早入学,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贫穷山寨的面貌。”这是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一对乡村教师黎永清和唐乔英夫妇20年坚守大山深处办学育人最质朴的梦。

惠水县好花红乡弄苑村干昌组是一个苗族山寨,有105户500多人。从56岁的黎永清记事的时候起,寨子里10岁以下的孩子就没有去读书的。“因为到最近的清水小学有1个小时的山路,夏天下雨泥泞打滑,冬天下雪凝冻难行,大人们都不放心让太小的孩子去上学。”黎永清说。

黎永清24岁高中毕业,这个年纪城里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寨子里的适龄儿童有的在家玩,有的放牛打猪草,有的甚至做些小偷小摸的坏事,每当看到这些辍学的娃娃,我脑子里想到的就是要办个学校。”他说。

没有钱修教室。黎永清把自家的房子腾出2间作教室,自己买长木板找人打了桌子和黑板。家里只剩1间卧室,厨房不得不搬到了楼上,提水做饭都不方便。就这样,从1992年夏天开始,干昌组第一次有了学校。

没有钱买教具教材。黎永清找亲戚和寨子里条件好的人家借。最开始有27个学生,每人每学期收4元钱,学期末才收。就这样,大约三分之一的家庭交不起费用,黎永清自己借钱、垫钱没落下一个孩子。

两三年下来,办学效果得到认可,附近村子的村民也陆续送孩子来这里读书。孩子多了,唐乔英看丈夫实在忙不过来,主动提出帮忙。唐乔英初中毕业,拼音不太好,跟着丈夫边上课边学。等她能独立授课,黎永清把孩子分成两个年级,妻子教一年级,他教二年级。从这里“毕业”的孩子可以直接去好花红乡清水小学读三年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夫妇俩每人每天要带7节课,从早一直忙到晚。一到农忙时节,寨子里的不少人都来帮忙做些农活。

2004年,黎永清家的老房子已然摇摇欲坠,不能再作教室用了。惠水县政府和爱心人士帮他们修了新教室,乡教育辅导站为学校协调来20多套旧课桌凳,孩子们再也不用背着小板凳上学了。也是从这一年起,作为代课教师的黎永清夫妇每人每月可以领到300元的工资。2008年起,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他们的代课工资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支出,每人每月达到400元。但比起同村外出打工的人,这个收入显然低得可怜,与正式教师更是无法相比。“如果没有办这个学校,自己出去打工可能会赚多点钱。但我没想过要出去打工,因为总担心没人管这些孩子。”黎永清说。

现在,黎永清和唐乔英夫妇的学校被正式命名为惠水县好花红乡干昌教学点,社会各界的帮助正改变这里的面貌。惠水县解决了黎永清、唐乔英夫妇的安置问题,他们每人每月可以领到800元的工勤人员工资。实行营养餐工程,由好花红中心小学给予干昌教学点的学生每人每天3元钱的中餐费用补助。干昌教学点近两年来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折合人民币价值5万多元的教学物品等,逐步改善了办公和教学环境,师生们搬入了新教室,有了图书室,以及上体育课和课间活动的操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夫妻俩的负担,乡里准备调剂一名老师支援教学点的工作。

条件改善了,可困难仍无处不在。为了不耽误授课又能给孩子们做好营养餐,黎永清把自己远在上海打工的女儿黎波兰叫了回来。因为买菜不方便,黎波兰每天晚上都要联系寨子里的好心人,第二天一早6点钟出门,搭别人的摩托车到集镇上买菜。为了省钱,做饭用的柴是黎永清周末上山砍来的。唐乔英老师因为十多年前一次意外被马踢伤,至今还有经常头疼头晕的后遗症。

当被问到这些年来的困难,唐老师禁不住留下眼泪。“什么苦,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想提了,最困难的时候要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家里带孩子,都熬过来了。现在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有好心人的帮助,一切都越来越好。”唐乔英说。

20年来,从黎永清和唐乔英夫妇的教学点走出了500多个学生,他们中有2人上了大学。黎永清是寨子里20年前唯一的高中毕业生,他家的生活水平至今在寨子里中等偏下。“能看到学生圆梦,我的梦就圆了。只要我还能教得动,教学点就会一直办下去。”黎永清说。(记者 齐健)

编辑: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北京:节前春运进入高峰期

陈满案再审被判无罪 今日释放

上海铁路局:15元盒饭不断供 至少一道荤菜

青岛一馒头店现四米高蒸笼

精彩热图

四爷若曦婚纱照曝光 两人甜蜜搂抱双目含情

天山童姥爆红网络 38岁像16岁!

山东女子每天让母亲冒严寒擦车 擦不干净就大骂

粤桂交警联手寒风冷雨中护送返乡“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