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3万干部“驻村日记”里“读民情听民意”
新华社记者何天文、王丽、王橙澄
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驻村干部在组织村民代表讨论村产业发展。(资料图片)
今年,贵州抽调3万名干部下沉基层、驻村帮扶,弥补贫困地区发展“短板”。一本本“驻村日记”,点滴记录着群众心声与期盼。
基础设施瓶颈卡住发展“黔途”
【日记摘抄】“过年有肉吃却没水洗,酒随便喝水省着吃。”毕节市纪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王敖年初到织金县自强乡桥上村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他的“驻村日记”里记录最多的就是村民们普遍反映的吃水难题。而在大方县核桃村,“行路难”则成为驻村干部黄家远日记本中的“高频词”。
【记者见闻】桥上村本有一条穿村而过、四季长流的小河沟,两旁是930亩的宽阔坝子,但前些年上游修建水库拦坝发电,这条小河变成了干沟,人畜饮水困难。`
“基础设施彻底卡住了村里的脱贫路。”王敖说。几个月来,他和村干部一次次沿着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爬行寻找水源,又一次次向各级部门汇报,千方百计争取项目。
白、彝、苗族群众聚居的大方县核桃村以盛产核桃闻名,可落后的交通却让核桃村难副盛名。县检察院来的驻村干部黄家远一到村,就听闻村民曾联合给“省长信箱”写信,说外出只有一条10公里的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赶场天群众背着东西走不动,搭个摩托车车费就10多元,付不起。
【干部点评】“同步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是目前制约发展的首要难题。”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勇说,驻村工作组就是要集中整合各方力量,帮助农村改善最现实、最迫切的难题。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驻村干部占武汉在为村民挑水。(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