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秦如培:毕节试验区24年生产总值增长41倍

2012-11-09 19:25:31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对于实践了20多年的毕节,对贵州扶贫开发有哪些启示?11月9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省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十八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秦如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毕节试验区24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生产总值增长41倍

毕节历史上是贵州最穷、生态最差的地方。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秦如培说,24年来,毕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试验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从17.8亿元、1.95亿元增加到737.4亿元、144.48亿元,分别增加了41倍、74倍。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排名挂末上升到第三位,已建成西南最大的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草食畜牧业基地,全国第三大优质烟叶基地,经济结构实现了从“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转变。今年1-10月经济发展呈现更加强劲的势头,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财政收入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

二是开发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6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6.9元增加到4210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80万人,320万农村群众住上了新房,对生存条件差的6.84万人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解决了36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解决温饱的跨越。

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试验区累计造林17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41.5%,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完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面积8341.67平方公里,增强了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发挥了积极作用。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闭“两土”,彻底取缔“十五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不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实现了水变清、山变绿、天变蓝、景变美。

四是社会事业有了显著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6.11‰下降到6.55‰。试验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6年提高到6.8年,“两基”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7%以上,试验区8个县(区)都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目前参保率达49%,基本消除了地氟病。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乡乡有敬老院、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有卫生室、户户通电。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贵州 毕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恐怖乌云”笼罩深圳如“后天”降临

烟台举办活体蝴蝶展 市民感触春天色彩

网上流传苍南一干部“收礼视频” 当地纪委称正在核实相关情况

上海地铁7号线自动扶梯突然逆行 致多人受伤送医

精彩热图

杭州举办宗教界消防运动会

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樱花小萝莉”网络走红 萌态美样惹众网友狂点赞

马伊琍父亲开微博写信给媒体:请放过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