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聚焦绿色变革与转型

2013-07-19 10:49:04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水质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久前在贵州省贵阳市的一组监测数据显示,贵阳市两大水源红枫湖、百花湖的水质分别从2007年的Ⅴ类和劣Ⅴ类为主变为2010年至2012年以Ⅲ类为主,其中进水口均达到了国家2类标准。

在环境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贵州省的生态型经济、产业发展也呈勃发之势。2009年在贵阳,作为生态产业发展重要手段规划实施建设了12个产业园区,到2012年,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工业总产值的62%,占全省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约三分之一。

此外,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石漠化面积比2005年减少438.5万亩;林业工程建设明显加快;产业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林业特色优势资源基地接近2000万亩,去年林业产值达400亿元。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中人们不难发现,相较于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在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省份后发赶超的进程中,生态文明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推动力。

2013年5月,贵州省提出:在进一步建设好生态文明的同时,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对贵州这样一个工业化、城镇化相对滞后的省份来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在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中,努力走出一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谈到。

赵克志说,“贵州人口众多、生态脆弱,必然要经过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过程”,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构建繁荣、文明、清洁、优美的生态家园。”

近年来,贵州在生态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赞同和认可。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将于7月19日至21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一个国际性高端平台,致力于汇聚官、产、学、媒、民及其他各界决策者开展交流与合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分享知识与经验,促进政策的落实与完善,抓住绿色经济转型的机遇,应对生态安全的挑战,形成国际、地区和行业议程,从而有助于构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召开有着显著的意义:“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沿用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味的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贵州,超过90%的土地为山地和丘陵,以2300元国家贫困标准来看,2012年底贵州还有923万贫困人口,可是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大幅度的降低,这正是得益于近年来贵州大力发挥自身优势,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章新胜表示,贵州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中国西部其他山区省份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参考作用,有着广泛的借鉴性。

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贵州省在2013年年初制定了“5个100工程”发展规划,其中包括了建设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以及100个旅游景区;在这份规划中,生态文明理念将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被考虑在其中。赵克志曾多次强调,在贵州经济建设项目的引进中,是否对生态造成破坏将作为考察和引进项目的重要指标。只有保持发展和生态的平衡,贵州才能做的更好,走的更快。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省份,环境的有效治理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此,赵克志表示,贵州将大力推进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草地湿地恢复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并从2012年起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9年时间把200万居住在深山里的贫困农民搬迁出来,集中安置在小城镇和产业园区,使他们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在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

英文详见中国日报7月19日24版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3-07/19/content_16796933.htm

(记者 赵凯)

编辑: 宁波 标签: 生态 贵阳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