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有别于过去三十几年的,从平面变为更立体,从重体量变为更重质量,从重存量变为更重增量,尤其是市场调节作为第一次调节和基础性调节与计划调节作为第二次调节和高层次调节相结合的格局将是主流。改革改什么?改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实现美好与幸福的生活。改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全民的自觉与自愿。改革的助推器是什么?开放。无疑地,新一轮的改革蓝图中,城镇化问题是重头戏与最大的亮点,史无前例地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而论,城镇化战略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选择,同时也是必然选择,因为中国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属于农业大国。
通过推进城镇化战略来释放改革红利,其主体构成部分当属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与机制,因为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最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格局,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毋庸置疑,实施城镇化战略,对象是农民,核心是土地,目标是逐步实现农民的市民化,但办法呢?从目前很多区域的实施状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或千篇一律,或怪像丛生,尤其在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征用和拆迁上。原因当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没有领悟城镇化战略发展之魂,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必要的延展性的思考。
1、 城镇化是不是把农民请上高楼就完事?
2、 农民不种田了能干什么?
3、 农民一夜之间获得几百万的征地款会拿来干什么?
4、 农民的根本诉求是什么?是不是一次性给现金就能解决?
5、 城镇化需要如何进行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
6、 农民在城镇化发展的生产要素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实业主,资本投资者,租恁主还是产业工人?
7、 城镇化战略推进中,谁是主要组织者?谁是主体协同者?
正所谓谋全局者,方能谋一域。在缺乏整体战略发展规划的部分区域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难免出现不作为,甚至诱发更多的社会矛盾,浪费公共资源的同时,加大社会管理成本。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看似平面实质立体的工程,是一个可持续并动态发展的工程。
要回答并解决上述问题,贵州修文县的“股权式安置”模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他们显然是深谙城镇化之魂的,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拆迁问题,但却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系统工程。因此他们仅用两个月就征用涉及1428人的土地合计2150亩、拆迁49355.37㎡房屋,并且自2010年以来,仅扎佐镇就顺利征地8000多亩,顺利引进45家企业,投资280亿元,并创下了无上访、无纠纷的征地拆迁奇迹。所谓“股权式安置”模式,简单讲,就是产权调换,按照“拆一还一”政策,统一规划,为拆迁户在就近的中心城区统一建安置小区和经营性场所,并享受城市养老保险。农民朋友不但在形式上城镇化,在思路上也城镇化了,通过公司化的方式让农民参与市场运营,享受市场回报。而且都是以股东的方式出现,间接或直接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与分工思维,很好实现由工到农,由农民到市民的渐进转换。
贵州修文县的“股权式安置”模式之所以非常成功,值得借鉴,问题的本身还不在于他解决了多大的产业体量,根本在于他们的做法是符合城镇化理念的,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产业园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和满足老百姓的利益需求,在可持续发展中把老百姓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共享轨道中。这样,在思想高度上已经构建了政府、农民、企业的共赢格局,自然保证了推进过程的顺畅;
第二、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深刻理解农民的根本诉求的基础上,与农民进行深入的、立体的沟通,在尊重原则的同时又力求实事求是,最大化的取得了农民的信任与同情,保证了拆迁的实施;
第三、不搞一刀切,用结果导向来化解现实冲突,始于土地拆迁,终于角色转型,在保证农民“上楼”后还能享受农民本身的相关社保福利的同时,再用产业的形式让农民参与公司化运作,保证农民的后顾之忧,利人利己。
城镇化从战略层面而言,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可谓任重道远;
城镇化是全国人民的城镇化,这里只有参与者,没有看客;
城镇化的理念与灵魂是以人为本,只有秉持以人为本才是王道!
(龙河闻 贵州省委政研室决策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