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印象 贼不偷钱偷军服
“我们小时候少先队活动一定要求穿白衬衣,蓝裤子,家里没有只能每次问邻居借,我还记得每次开口去借裤子的尴尬,感觉脸上是火辣辣的。”在湖南长大的退休干部刘泽新对羊城晚报记者回忆:“有一次家里卖牛赚了点钱给我买了双白球鞋,我开心极了,第一次穿完就赶紧洗干净晾好,谁知被别人偷走了。我伤心地哭了一个晚上。”
到了“文革”时期,绿军服开始风靡全国,人们乐于穿着军装以彰显个人的革命性强。孙维新告诉记者:“我那时已经当兵了,有一次去柳州出差,小偷到宾馆里偷走了军装,竟然没有去拿放钱的包。”
新印象 一个衣柜不够用
改革开放至今,孙维新明显感到人们越来越讲究穿着打扮了。“以前很多家庭连衣柜都没有,因为每人只有两三套衣服根本不需要;现在每个家庭一个衣柜还装不完。尤其是女人,到了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服装就会忍不住花钱了。”
刘泽新也坦言,现在做衣服的面料也越来越高档。“真丝、雪纺、呢绒、羽绒,还有很多都叫不全名字的新材料。”
人们穿衣打扮反映了一种精神状态。从现在老百姓的衣着变化来看,色彩更加鲜艳,款式趋向于多元化。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服装总产量达400亿件,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和消费服装的大国。而如今,多达72%的受访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买衣服时会首选知名品牌或时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