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小明(化名)因反复便血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胃镜、结肠镜、钡餐等检查几乎做了个遍,却未能发现“元凶”。长期反复便血,孩子出现了贫血症状。看着儿子苍白的小脸,妈妈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日前,妈妈带着小明来到郑州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经过病例讨论后李小芹主任怀疑是小肠病变,建议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胃镜,顾名思义,只有胶囊般大小,前端透明球状里装着微型数码摄像机和闪光灯。小明服下“胶囊”后,胶囊内镜借助消化道的蠕动不断下行,“游历”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等整个消化道管腔,摄像机像卫星扫描一样,对经过的腔道进行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实时无线传输至小明随身携带的图像记录仪上。
3个小时里,李小芹浏览了近10万张胶囊内镜图像,终于锁定“真凶”——小肠粘膜溃疡病变。有了目标,医生即刻展开“抓捕行动”,经过对症治疗,小明彻底告别了血便。
“别小看这一枚小小的胶囊,它可是胃肠道的‘侦察兵’,让隐藏在孩子小肠内的病灶‘无处遁形’。”李小芹介绍,对于很多不明原因的小肠疾病(如小肠出血),传统胃镜、结肠镜都无法观测到。过去常常使用的钡餐、核素扫描和动脉造影等检查方式不仅会对患儿造成比较大的痛苦,而且诊断阳性率低,还存在射线辐射大、伤害患儿的风险,“胶囊内镜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是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一大福音。”
“胶囊内镜只能记录图像,不能替代胃镜和结肠镜。”李小芹指出,胃镜和结肠镜可以做活检,只有经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排除病变的患者,才能将胶囊胃镜检查作为首选项。“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胶囊胃镜检查,消化道畸形、肠道狭窄、梗阻患者,吞咽困难者,昏迷者都不能做胶囊胃镜检查。”
李小芹提醒,胶囊内镜患儿从检查前一天晚餐开始,需要吃无渣半流质食物,如各种米糊;检查前12小时禁食水;检查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