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专业精神服务公众——访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

2012-06-24 14:11:1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香港天文台,一个提供日常服务的特区政府部门。它负责香港气象、授时、天文、地震、台风、洋流、辐射等诸多领域的监测及预报。

1986年,23岁的香港大学物理学系毕业生岑智明走进了它的大门,20多年来,岑智明历任科学主任、高级科学主任、助理台长等职。2011年,48岁的岑智明出任台长,成为其129年历史中最年轻的华人台长。

他涉猎天气预报、辐射、航空气象等多个领域,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激光风切变预警系统,获选为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学委员会主席,参与并见证着香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香港天文台坐落在九龙尖沙咀北边的一个山丘上,绿荫环抱。回归15周年前夕,在天文台创台之年落成的一栋两层白色建筑内,岑智明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他追风的故事,以及如何以专业之精神、用心服务香港市民。

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港人

香港天文台明年将迎来建台130周年的纪念,岑智明说,他正在集思广益,筹划为天文台设计更为简洁的标语,表达该台的理念和使命。“一定要体现‘服务’,还要加上‘用心’才行。”

天文台的“用心”程度,从它不断推陈出新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可见一斑。打开香港天文台的网站,各类气象信息一应俱全。例如当日的气象报告包括温度、湿度、风、能见度、雨量、海水温度、紫外线、日月出落时间、潮汐、卫星云图等多项内容,还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设了“渔民”“学校”“远足及攀山”“飞行”等多个专项天气资讯网页。

岑智明说,香港天文台不断提高这些数据的更新频率,有几项已达到实时更新。而最个性化的服务,当属该台2010年自行研发的一项定点服务程序——“我的天文台”。该服务运用定位软件取得使用者的位置,从而显示最接近使用者的气象站的资料信息。

他说,这是近年来天文台在加强互联网、移动平台信息服务方面的一大进展,很受用户欢迎。据统计,2011年这项服务的浏览量超过19亿次。这个数字大约为香港人口的270倍。

首创“风切变”

如今“眼观天象”的岑智明,14岁时曾经视网膜脱落,阅读和运动都受到极大影响。他索性放下书本,独自远足,从此养成了坚持登山这个有益身心的习惯。

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单伴随着一次次远足之旅,还照亮了他事业的成功之路。1998年,岑智明负责在香港机场安装从美国购入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每分钟探测风切变及湍流,向飞机发出有关警告。

“风切变”是指风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突然变化。这是被国际航空界公认的、导致飞行事故的大敌,低空风切变更被称为“无形杀手”。

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结果不甚理想,约有一半风切变不能测出,香港天文台开始设想自主研发。这被视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几年下来,他和同事将激光和雷达技术结合,创造性地研发出了一个全新的风切变预测系统。该系统于2005年在香港机场投入运行,可以准确预测九成以上风切变数据。

承中华传统奉献国际社会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香港天文台除做好本地气象服务之外,还积极服务国际社会。

岑智明介绍,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表现,包括成功开发和维护“世界天气信息服务”和“恶劣天气信息中心”两个网站,以及去年代表世界气象组织(WMO)推出的首个为移动用户提供世界城市天气预报的服务软件“我的世界天气”。

“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是全球唯一一个由各地官方天气预报机构提供城市天气预报的网站,可以用10种语言发布全球1453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恶劣天气信息中心”网站主要显示全球恶劣天气信息的分布图,对旅游者帮助较大。

“每次去参加WMO的会议,都会受到其秘书处以及发展中国家代表的赞赏和肯定。”岑智明说,天文台前两任台长先后担任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协会副主席,自己则当选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学委员会主席,“这也是对香港为世界气象所作出的贡献的认同”。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