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

2012-05-09 07:32:3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记者8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进入5月份以来,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升高,各种致病微生物易于滋生,为预防餐饮食物中毒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日发布2012年第1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公告提醒广大消费者,夏季气温高,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加大,要选择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就餐过程中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供售的食品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就餐结束时,应主动索取发票等就餐凭证;就餐后如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当地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此外,在家就餐时,食品原料要充分清洗;加工制作用餐具、砧板、容器应生熟分开,且用前消毒,用后洗净;冰箱中冷藏食物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慎食野生植物,原则上不随意采食不认识的野生植物和蘑菇。

为避免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一是防止交叉污染。重点防控食品、食品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制作环境、工具、容器、设备、设施间形成的细菌性交叉污染,特别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与半成品、食品原料间形成的交叉污染。

二是妥善存放食品。当熟制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时,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集体用餐配送食品,其保质期应不超过烧熟后4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食品,其保质期应不超过烧熟后24小时。

三是食品应烧熟煮透。食品烹饪前应彻底解冻,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应达到70℃。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细菌存活。

四是彻底清洗原料。泡发干制原料或培养芽苗类蔬菜,应定期更换用水,避免有害细菌的繁殖。对于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用流动的洁净水多次清洗,去除存留在食品原料表面的细菌,避免造成污染菌的存留。

公告还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等人员就餐集中场所或重点区域的餐饮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发生生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来源:新华网 编辑:马原

相关新闻:

食品安全:我们是不是恐惧得有点多
逾八成地市卫生局不再管餐饮 北京举报食品安全最高奖30万
北京:以有奖举报促进食品安全
北京:以有奖举报促进食品安全
独家视频:解析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2012部委系列访谈:农业部详解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
两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大检查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双子座流星雨壮观美景

西安明代秦王古墓被垃圾覆盖

河南新乡一KTV发生火灾 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组图)

西安一小区停电 业主物业门口烤火“抗议”

精彩热图

渔民渤海湾捕获重100余斤巨型“怪鱼”

石家庄80后单腿小伙驾车携母游全国

两百名“圣诞老人”闹京城

红牛HitTop街舞挑战赛总决赛引爆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