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收视率被明码标价买卖的事件,形成舆论声势,引发轩然大波。据业内人士透露和分析,收视率造假已成为电视行业潜规则,造假行为严重制约着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 收视率买卖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8月1日,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锋通过微博透露,目前市场上可“以推广费换取收视率,而且会免费让你看到,只要交钱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至少全国收视率前10强的数据。”随后,《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中国艺术报》以及央广《中国之声》、搜狐、新浪、腾讯网等几十家媒体迅速跟进,报道表明,收视率买卖已成为电视行业的“潜规则”。
8月3日、4日,王建锋接受新浪网、腾讯网采访。在这次采访中,他首次披露数据公司以推广名义造假收视率的操作细节:数据公司主动联系王建锋,先给其2天的“试用期”,由王选定日期,同一部电视剧在西宁、乌鲁木齐的收视率可呈现至少10倍的增长,第三天,收视率便会急转直下,甚至降为零。数据公司提供的合同显示,价格标准为“若单部电视剧基础目标平均收视率达到1.4%,每集剧的推广费用为6000元;如达到1.4%及1.4%以上,每集剧的推广费用封顶为7000元”。根据王的计算,一年只需要付5000万元便可进入全国收视率前十强。
一份由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也表明了收视率数据存在“水分”。6月22日江苏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江湖儿女》开播第一天,29个收视仪城市中有15个份额都在0.5%以下,22个城市收视率都在0.5%以下,江苏卫视后来也腰斩了该剧。但《江湖儿女》第一天在重庆市场收视率高达5.37、份额高达13.74%,“这显然是违背收视规律的”。
曾在浙江省内某电视台工作10余年,且与央视—索福瑞有多年接触的黄先生,向记者透露说:“收视率造假,至少已经存在了六七年,早已成为业内皆知的‘潜规则’。”
据介绍,我国目前的收视率调查统计采用的是国际上最为普通的两种方法——日记卡和人员测量仪。前者由样本户填写收视日记卡,调查员每周一次上门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后者是在样本户的电视机上加装类似于机顶盒的收视测量仪,样本户只要在某个频道停留一定时间,收视测量仪就会记录、生成统计数据,然后根据时长时段,计算出收视率。
目前全国各电视台各大城市的所有收视率,基本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独家出具。故此事件曝光后,多家媒体质疑央视—索福瑞样本数据泄露甚至参与数据造假。央视—索福瑞分别于8月4日、6日分别对外发布两份“律师声明”,表示将调查此事,并诉诸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向社会公布“2009年西安十大知识产权案”,其中之一便是“索福瑞技术维护人员与电视台工作人员联手收买样本户”。案件调查结果透露,某些卫视一年以数千万元请民营品牌推广公司进行所谓的品牌推广,而这些经费其实相当部分被用于对收视样本户的干扰造假。据行业内部有关人员透露,在“唯收视率”的行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这起案件暴露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更隐蔽的造假行业还不为社会所周知。
早在2010年7月,《人民日报》曾连发四篇监督报道,揭露收视率存在造假行为。这四篇报道在当年引起强烈反响,有数十家媒体进行转载,央视—索福瑞公司召开“维护收视数据安全”情况说明会,表态要通过法律手段打击非法行为。然而,时隔两年后,收视率造假的情况非但没有消失,甚至愈演愈烈,从收买样本户以造假数据转变为公开买卖收视率、甚至以此为敲诈筹码,性质更加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