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新华视点:药品“暗加价”,是无奈还是难防?

2012-10-17 09:07:2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边是门诊,一边是药房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记者看到这里的好几个门诊楼层都有药品结算窗口。正在这里看病的傅先生告诉记者,每次来这里,都要开五六百块钱的药,看一次医生就得买一次药。“有些药不敢吃完,就丢到了一边。”

另一位陈女士对记者说,孩子拉肚子到北京某儿童医院看病,医生没看五分钟,就开出了五种药。“我对药房说能否少拿两种,对方表示,必须全部拿走。”她一气之下什么药都没拿就回家了,第二天孩子自然好了。

药品销售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目前医院的药品加成率达42%,药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

为了增加药品销售,药厂往往以回扣来敲开医院之门,鼓励医生多开药。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王学海介绍,这种现象在外资药企更为普遍。不久前辉瑞公司被查出向多家中方医院进行商业贿赂,回扣率在30%左右。

一位患者对记者表示,“如果医生一边开方、一边计算着自己的提成,那么如何维系其职业道德?”

不过也有医务人员向记者吐诉:“我们从事的是高风险职业,然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回报,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收入更多依赖于药品提成。”

面对药品“暗加价”现象,一些医院等单位似乎“视而不见”,并不公开回应这一问题。

卫生部负责人曾经指出,我国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药品加成解决,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有的。“以药补医”容易滋生“以药腐医”问题。

破解“暗扣”顽疾 医改如何动“刀”?

如今在发达国家大多是药店负责卖药,医生只负责看病。而我国由于历史形成的“以药养医”格局,导致了医院与药企之间的利益关系。“医药分开”成了医改无法回避的问题。

“‘暗加价’现象很多人了解,但没有一家医院承认。” 朱幼棣说,医院方面也有自己的难处,不加价难以维持,职工奖金也难以兑现,加价又增加患者负担。这既是现状又是改革难点。

“本轮取消药品加成改革之初,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多方面联动的改革,尤其需要政府拨款补贴差额。”按计划取消“明加成”的上海东方医院副院长李钦传分析认为。

专家指出,取消医院对药品“15%明加价”,只是新医改一小步。当前,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对医疗体制、机制进行改革。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两年前与民营的凤凰医疗集团合作,通过引进7500万元资金和管理技术等,探索“管办分开”的医改新路,被称为在卫生行政部门下成立“医管局”或组建相应“国资委”之外的“第三路径”。

于明德说,门头沟区医院医改是在不改变公立医院性质的情况下,对医疗体制、机制进行一系列调整与变动,这是一种较为平稳的改革方式,各方面都能接受,有利于改革推进,具有全国借鉴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北京:大风降温来袭

"羊坚强"天生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