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告别高增长转入中速增长轨道。距离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7年时间,中国能否如期圆梦备受关注。
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经济峰会上,中外权威专家表示,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增长潜力。不过要打开新增长潜力的大门,必须通过体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释放改革红利 盼改革路线图出台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号角。
“中国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峰会上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未来10年至15年可能会维持6%到7%的中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是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的创新。
在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眼中,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防止世界经济走向萧条作出了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有了明显转变。不过要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增长,中国仍有许多亟待改革之处。
罗奇指出,中国出口增长面临的全球逆境,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大阻力。此外,内部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发展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仍较大,投资和资源分布不均等依然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解决。
“对中国而言,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吴敬琏在峰会上说。
他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两会,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接下来关键是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并坚决执行落实。
挖掘新增长点 需用改革打开大门
尽管中国未来经济增速会放缓,但出席峰会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速仍是相当高的,不会影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仍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挖掘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