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农民工的1.4万元工资意味着什么?

2013-06-24 08:39: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第一次转型的进程,科技及管理人才的市场价值迅速凸显,其快速提高的工资待遇,迅速把“卖茶叶蛋”的抛在了身后。尤其随着土地制度的变革,几乎无限量的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加入工业生产或建筑行业,导致简单劳动的价值迅速贬值,以致几乎无底线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成为“中国制造”最核心的竞争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再次进入转型期。一方面,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形态,正逐步失去曾经天下无敌的国际竞争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越来越需要大批具备相应技术知识和能力的高级蓝领。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不复存在,即使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也出现了相对紧缺的局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蓝领职业的收入逐步提高,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补偿性上涨”,完全合情合理且顺理成章。

不管是面对曾经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还是仍然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的状况,舆论都曾给予激烈的抨击和急切的呼吁。但事态的演进,多次证明着“形势比人强”的道理。无论多么恳切的呼吁,都远不及市场给不同性质的劳动及劳动者的“定价”来得直接和迅速。当建筑工地上的技术工人比空调间的小白领更紧缺、更能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们的工资高过小白领,才是真正的天理。如果此时还死抱着白领收入必然高于蓝领的想法,才是真正的“逆天”。

况且,即使是工资过万,建筑工人们的收入也并不真正值得羡慕。由于农民工无法平等享受市民福利,他们的工资里理当包含着部分“负福利溢价”,如果把这部分溢价扣除,他们目前的收入未必就是合理的市场价格,也未必比白领们的综合收入更高。

白领们其实是明白这些道理的,所以他们才不会真正走出空调房,到建筑工地上去挣那份“高工资”,而只是用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一点微酸的心理。在变动不居的市场中,每个人的价值都在不断被重新评估。对此,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应。(张天蔚)

编辑: 马原 标签: 逆天 农民工工资 蓝领 定价 工资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