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收入有没有增加?
●单个活儿的收入上来了,但每天的业务量下来了,从“人等车”变成“车等人”,算起来收入变化不大
首汽集团的张师傅跑大班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张师傅介绍,虽然出租车提价了,但是收入并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提价之后每天的拉客量减少。
“早上6点出门到中午2点左右共拉了15单客人,在没调价之前,少说也拉20单客人了。” 张师傅说,之前每天大概能跑40个活儿,现在每天下降了10个左右,大概每天能拉30来个活儿。总的算下来,收入变化不大。
涨价后,生意难做了,是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普遍感受。
金建公司的李师傅说,从早上7点出来到下午3点只拉到7个活儿,不到200元钱。之前每天能拉30多个,现在一天一宿只能拉十七八个。
“活儿不好干了,涨价之后空车满街都是,就到下班活儿多。”李师傅说,价格涨了,可收入没增加,空驶率变高了。他当天在万丰附近跑了七八公里都没拉到活儿。
国贸三期商场附近管理交通的工作人员介绍,出租车价格调整后,国贸大厦附近排队等活儿的出租车数量明显增多,原来基本上是“人等车”,现在变成了“车等人”。
“每个月都要交3160元的份钱,一天不干就要赔100多元,出租车司机最辛苦了,没有一天法定假期,连正月初一都得干。”张师傅觉得,出租车司机的收入相比工作强度来说实在是太低了。而相比涨价,降低份子钱对于出租车司机会更实惠。
李师傅认为,如果能够降低出租车的份儿钱,不会影响人们对于出租车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这样一来,出租车司机的压力就会小不少。
“大家都知道出租车司机不容易,但解决这个问题不一定要靠涨价。”庞女士说,涨价对一部分“出租车刚需”的市民来说很不公平,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了这部分消费者身上。最关键的是,出租车司机还交着一笔不小的份儿钱,这些份儿钱合理不合理、怎么用的,对消费者来说都不透明。在这种前提下涨价,难免让消费者觉得难以理解。
庞女士觉得,出租车行业是带有一定公共属性的行业,应该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运营,出租车公司的收入和支出,也应该受到群众的监督。“出租车企业应该明确承包金额,定期公示利润总额以及利润去向,让消费者的钱花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