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近来,部分外国舆论从个别数据和局部现象片面得出中国经济下滑的结论。本报记者近日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认为,“唱衰中国”的论调过于悲观,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实现从注重增速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中国能够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并继续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唱衰中国”夸大其词
西班牙《环球亚洲》杂志社社长、中国问题专家伊万·马涅兹指出,近期由于中国银行间市场出现短期流动性紧张以及部分经济数据表现低于预期,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再次发出“唱衰中国”的言论,这些言论夸大其词,是不正确的。他表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尽管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战胜经济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西方对中国经济的质疑一直存在,其中一些判断和言论甚至十分可笑。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表示,宏观经济与金融系统的基本稳定是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中国成功避免了高通胀、高失业,并有效应对了来自外部的经济危机冲击,避免了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为地区与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表示,目前,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过于悲观。中国经济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并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中国央行最近采取的通过银行间市场限制短期流动性的政策,对一些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新一届政府能够在上任第一年就下决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明智而勇敢的做法。中国领导人最近说“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这是中国政府释放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积极信号。
日本信金中央金库海外业务支援部高级审议官露口洋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大多可以很好解决。关于收入差距、消费与投资的失衡等问题,可以通过推动城市化、加强财政对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来解决。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只要努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就可以跳出这个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