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保险代理公司高管境外被擒 —— “携款跑路”暴露理财陷阱
8月19日晚,被传携5亿元巨款“跑路”的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原总经理陈怡被押解回国。消息披露,引发广泛关注。
泛鑫是怎么“致富”的?这一事件将给各利益相关方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本报记者采访了监管部门和有关专家。
泛鑫是怎么“致富”的?
三种骗术,赢得沪上中介头把交椅
目前,陈怡到底卷走了多少资金,资金主要来源是否涉及保费收入,有待刑侦部门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和泛鑫合作的保险公司、代理人以及泛鑫的客户都将受到直接牵连。
2009年末陈怡加盟后,泛鑫就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2011年底一举坐上上海保险中介市场保费收入的头把交椅。
风光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监管部门调查的深入,泛鑫一系列违规违法手段相继浮出水面。
——期缴产品按趸缴(一次付清所有保费)代理销售,截留保费。
某客户16日对媒体表示,他投保了泛鑫代理的海康人寿10年缴费产品,泛鑫承诺只要第一年交清全部保费,第二年就可以拿到本金并给10%的投资收益。“签了两个合同,一个跟泛鑫签,一个跟保险公司签,按理今年7月份就应拿回本金和相应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并没有。”
“即是说,把保险公司的10年期缴产品按趸缴的方式卖给客户,泛鑫只需要向保险公司交1年保费,其余9年都留在自己手里运作。”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分析说。
——擅自销售子虚乌有的理财产品。
监管部门在泛鑫查获了大量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协议,协议加盖的都是泛鑫的公章。这些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的投资期限为365天,收益率达到8%。
泛鑫的退保客户手中往往拿着两份合同:一份是“理财产品客户协议书”,另一份是“保险合同”。
监管部门表示,泛鑫通过假的理财协议,获得了客户的真实资料,同时拿到一笔资金。泛鑫找到保险公司,声称找到“投保”相关保险的客户,同时提供真实的客户资料。保险公司在承保后,按规定要进行电话回访,额度大的保单甚至要面谈。在这个环节,泛鑫做了手脚,他们提供的客户签字、电话都是假的,让公司内部的人冒充客户接收电话回访甚至面访。于是,利用假的理财产品,泛鑫一手骗取客户资金,一手骗取保险公司佣金。
——高额佣金再投保,佣金“连环套”。
泛鑫用高额收益来诱导客户投保,以“规模优势”要求保险公司给予更高的佣金返点,然后将代理所得再以新客户名义来购买新保单,继续套取佣金。一位和泛鑫有过合作的保险机构内部人士表示,刚开始和泛鑫合作,首年佣金达到保费的80%—90%。
然而,当续期保费的佣金比例远远低于首期保费的佣金,客户资源枯竭时,泛鑫就可能无力继续缴纳续期保费并承担客户保单分红以及“理财”收益,从“头把交椅”跌至“跑路盗贼”,是为必然。
泛鑫造成的损失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