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3位资深教授、2位长江学者。昨天上午,南京大学建校113周年庆祝大会上,记者获悉,校长陈骏从上届学术委员会中退出,不再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职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11位委员都是专职教授。
高校学术委员会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这是去年3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做出的规定。时间过去1年多,记者调查发现,江苏的不少高校中,学术委员会中校领导及行政人员仍超标。
部委属高校调整基本到位,但省属高校多未执行
据南大介绍,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刘志红、孙义燧、吴培亨、陈洪渊、祝世宁、符淙斌等6名院士,洪银兴、莫砺锋、赖永海等3位南大“文科资深教授”,还有孙江和周志华2位长江学者,都是学术界大腕,没有一个是学校党政领导及院系主要负责人。
南京大学按照教育部《规程》操作,那么其他高校执行《规程》情况如何?
“我们现在的学术委员会共有35人,其中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8人,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的专任教授18人,院系负责人9人。”南京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易文斌介绍,去年教育部的《规程》出台后,该校就按照规定对学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
中国药科大学科技处孙立冰老师介绍,该校也已调整到位。“去年2月25日,《规程》还未出台前,学校就着手对学术委员会进行调整。目前,学校学术委员会共有21名委员,其中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5人,专任教授16人,其中学术委员会主任职务也不再由校长担任,而是交给了王广基院士。”孙立冰说,而此前,学校学术委员会中行政人员占比一半。
记者随后又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部分省属高校进行联系发现,部委属高校基本都已经按照章程调整到位,不过,其余省属高校基本都还没有行动。
“谁退出学术委员会”成了难题
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实施本科以上教育的高校,应当在2014年底前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并按新规完成学术委员会的组建或改组工作。
江苏的部分高校为何还没有行动?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这和部分高校正在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有关,等章程确定后,学校会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
不过有高校透露称,“没有行动”还有其他原因。
学术委员会对重大学术资源的分配具有一定主导权,很多行政领导都在学术委员会中,他们一旦被“调整”出去,意味着在将来的学术资源分配中丧失优势,究竟谁退出,平衡起来难度较大,特别是对学术资源不够丰富的高校而言。
据一所已完成学术委员会调整的高校介绍,其时为了委员名单的修改,来回折腾了很长时间,校长办公会就上了好几次。
“领导难退出”是主因,此外,由于以往学术委员会只是学校的学术评议、咨询机构,很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所以不少在学术上有水平的教授也不愿意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
加强监督才能确保“去行政化”改革效果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被认为是高校去行政化、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抓手。”南京农业大学宋华明教授说,其实施过程就是高校改革的过程,改革过程中只有加强监督,才能确保改革效果。
据记者了解,对《规程》的实施情况,教育部将借助第三方或其他形式对高校进行评估。省教育厅也要求,高校要设立相关的监督机构,对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形成年度工作报告,接受全体教职员工的评议。
宋华明提醒,按照《规程》改组学术委员会成员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发挥其在审议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计划,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中的权威作用。
有专家表示,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和高校行政机构的职能如何进一步厘清需要时间,高校去行政化并非一蹴而就。比如,按照规定,学术委员会对于人才引进具有决策权,但在实际过程中,并非这么简单,比如学术委员会想引进的学术牛人,要求解决家属的工作、子女上学问题,就可能会让学校行政部门犯难,“这对于双方来说,都还有个磨合的过程。”
本报记者谈洁本报实习生汪波
记者观察
原标题:多所省属高校学术委员会领导人数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