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好教材开发,提炼创业经验。通过对先导团成员的经验、智慧、潜能和意志品质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开发,为每个先导团成员整理500字左右的简介和3000字左右的典型材料,帮助先导团成员整理宣讲自身思想转变、思路拓宽和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的事迹材料、专题片、教学课件和文字讲稿,挖掘提炼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激励人、启发人,调动农牧民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当地,辐射周边。文字讲稿的撰写,注重探寻先导团成员本人的思想成长轨迹,把握切入点,找出闪光点,突出个性化。同时,组织电视台、党员电教中心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围绕先导团成员的文字讲稿,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题,对先导团成员思想素质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等各方面拍摄成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专题片。在此基础上,对先导团成员的宣讲活动全程录像,编辑制作成教学课件,更好地为新农村、新牧区、新林区建设服务。
3、经常宣讲培训,传播创业理念。适应农牧民求发展、盼致富的愿望,以“培育新农牧民、建设新农村”为目标,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成人技术教育学校、农函大、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等培训资源,发挥先导团的作用,经常组织“创业先导团”深入各地巡回宣讲,发挥先导团成员言传身教的作用,激发农牧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讲方式上,大力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场问答互动、农家课堂参观等方式,开展菜单式、带动式、会诊式和联动式宣讲,加强案例和实践性教学指导,组织先导团成员面对面进行交流,手把手的传授技术,使农牧民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产业基础,区分对象开展梯次培训,对村干部主要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合作组织负责人、“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手主要进行市场经济前瞻性培训,对普通农牧民主要进行生产实用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覆盖广泛的技术培训推广长效机制,实现每户有1名掌握2至3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明白人”;使村干部拓宽致富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当好“领路人”;让“田秀才”、“土专家”、“小能人”学好新技术、新本领,做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第一人”。
4、积极辐射帮带,强化创业引领。一是强化先导团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把自已致富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与农牧民群众的关系,让他们通过示范引导、合理经营、服务拉动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并在带动中强化自身,以实现先导团成员与带动户的“双赢”。二是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呼党发(2010)2号]文件要求,发挥好先导团成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带头领办、创办各类农牧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参与到产业化组织中来。在此基础上,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建立农牧民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协会的作用“造舰出海”,提高对广大农户的带动能力。三是借助网络优势,开通在线服务专线,搭建网上互动平台,随时解答农牧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信息难题。四是开展技术示范,以先导团成员教学示范基地为依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传播新理念。同时,引导先导团成员采取技术示范、咨询服务、现场实践等形式,帮助农牧民选准致富项目、实施创业跟踪服务,以先导团的示范作用,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五是开展“手拉手”活动,将先导团成员和全市784个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结成对子,带动与整合更宽领域的经济社会资源,采取“跨村任职、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联合协作”等有效形式,在广大农牧林区“植入创业基因、点燃致富火种”,真正实现创业先导团的“裂变效应”。六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能人的品牌效应,引进项目,争取资金,使先导团成员的“双带”本领在整合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在更广泛的范围得到充分发挥。
5、给予政策扶助,加快创业步伐。市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政策,对有志创业的农牧民,在创业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带动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发展自己的经济实体,并把建立扶持机制与各包扶单位、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能人队伍培育机制。同时要求各旗市区、各部门充分发挥本地区、本部门优势,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扶持力度,在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路建设、草畜项目、农资信贷、扶贫开发、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农村财政等方面加强政策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先导团成员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强项目和资金的捆绑使用,通过合力包扶的形式,深入推进工作的开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积极动员各类企业与先导团成员所在农村牧区开展共建活动,力争使每个先导团成员所在的村、嘎查都有企业联系,嘎查、村通过以土地草场入股、建立生产基地等形式,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6、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创业保障。组建“创业先导团”,开展创业致富行动,是一项长期的富民工程,市委将不断探索完善开展此项活动的长效机制,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建立工作推进长效机制,市委及各旗市区创业先导团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先导团党总支、党支部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组织先导团成员开展各项活动,交流心得,开办“论坛”,凝聚人心。二是建立人才培训长效机制,整合组织、人事、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的资源,将“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用于农牧民培训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用于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育。三是建立组织保障长效机制,围绕城乡共建,优化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模式,大力推行“协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村联建”及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等模式,促进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与各类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等载体相融互动,实现城乡连接,构建起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四是建立联系帮扶长效机制,每位先导团成员负责对接1-5名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等,确保先导团成员及其所对接的带头人或示范户能够进一步覆盖各村,并发挥好“能人”效应和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五是建立政策扶持长效机制,要编制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整合政策性资金项目,为农牧民创业提供政策扶持。
7、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创业氛围。一是抓好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好各级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良好融洽的互动合作关系和顺畅的信息渠道,切实抓好宣传工作。同时,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媒体上开办专栏,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市、旗(市区)两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和远程教育网站,开辟“呼伦贝尔市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活动专栏,宣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带动作用,把宣讲人员的文字讲稿、宣讲课件纳入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探索网上直播、课件点播、卫星下载、光盘播放等多元培训模式,实现对农牧民的全覆盖,让群众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创业思路,建立永久开放的培训平台。三是做好信息编发工作。对先导团活动进展情况、主要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并做好信息编发工作,为领导决策、掌握动态做好服务。
五、相关资料附录
1、内蒙古呼伦贝尔“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引领农牧区科学发展(人民网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官方网站2009年11月16日)
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组建创业先导团 培养致富领头雁(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8日3版)
3、内蒙古呼伦贝尔:“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带领农牧民致富(人民网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官方网站2009年11月1日)